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6 08:04:00
“狮虎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么多年来之所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热度,除了狮子、老虎这类大型猫科动物本身就具有的独特魅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着无数粉丝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野生环境下,狮子与老虎并无交集,自然也就没有真实的争斗案例供人们去评价输赢。
虽然印度这个国家同时拥有老虎和狮子,但巧就巧在亚洲狮只生活在古吉拉特邦的吉尔森林中,孟加拉虎虽然分布在印度50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公园里面,算得上广泛分布,却恰恰避开了古吉拉特邦。
历史上狮子与老虎是有机会见面的,自现代虎在东亚地区出现之后,它们便开始了生境扩张之路,沿着亚洲的森林以及河流系统,逐渐扩散至其他地区,不过受限于海洋、高山、荒漠和草原,无法在开阔地带生存的老虎,最终没能进入欧洲及非洲;
狮子起源于非洲东部和西部,虽然它们在4.5万年前还在非洲抢地盘,但是到了2万多年前的时候北非的狮子已经来到亚洲了,最远到达了印度次大陆一带。
从老虎、狮子扩散的时间节点以及方向来看,不难知道,在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这段时间里面,老虎与狮子在中西亚、西南亚及印度次大陆一带有着较大范围的栖息地重合,表明在该段时间内,野生狮子与野生老虎,是有一定见面概率的。
不过从目前留下的化石证据来看,人们并没有发现“狮虎斗”的现象,说明当时即便是在“能相遇”的环境下,老虎与狮子也很少发生争斗,这又为“狮虎斗”的结果蒙上了一层迷。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狮子与老虎的习性,便能发现它们“和平相处”的秘密,狮子是群居动物,栖息的地形是草原或者开阔的地带,而老虎恰恰相反,栖息的地形是密林,无法在开阔地带生存,两者在微生境上的差异,使得它们踏进对方活动区域的概率变得极小,而在全新世初期,未经人类破坏的原始环境,野生有蹄类猎物众多,完全能够满足狮子、老虎的生存所需,所以它们自然也就无需冒险换环境捕食。
老虎是林栖动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下的顶级捕食者,全世界9个亚种的老虎,包括已经灭绝的里海虎、爪哇虎以及巴里虎,其最主要的猎物基本上都是体型比自己小的有蹄类动物。
东北虎作为曾经虎亚种里面的最大者,虽然有过捕食棕熊的记录,但其捕获的棕熊,多为体型较小的母熊,以及幼熊,未见捕食过成年大棕熊;孟加拉虎有捕食大水牛记录,但从孟虎整体食物构成里面来看,超大型有蹄类动物并非它的常规猎物。
很多人用狮子所捕获的猎物通常比自己大,老虎所捕获的猎物通常比自己小,来评判双方实力的差距,但这是不对的,两者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差异,完全是所处的环境及自己的生存模式所决定的。
老虎生活在森林中,森林生态系统无法养活大型兽群,所以生活在森林里面的有蹄类动物,通常以小型群居,且自己本身的体型也较小,而老虎是独居动物,捕获的食物够自己吃就行了,一只中小型的野猪完全能够满足一天所需,所以也就不用费力去捕食大型猎物。而狮子则不然,它们是群居动物,食量巨大,只有捕获大型猎物才是最划算的。
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造就了不同的捕猎方式,老虎生活在密林中,借助森林下的遮蔽物,静悄悄地接近猎物,或者让猎物主动靠近自己,等到猎物完全进入自己的伏击圈内才会出击。
又因为在森林中不适合追逐,且老虎所猎食的对象体型都比较小,所以老虎在狩猎的时候往往会做到一击必杀,冲过去按倒便锁喉,使猎物无法逃脱。
根据对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东北虎的捕猎行为分析,发现它们在捕食鹿类时的成功率能够达到38%左右,而狩猎野猪的成功率更高,能达54%左右。
狮子是草原生态系统下的物种,即便是进入亚洲生活的亚洲狮子,也主要在林中开阔地带栖息,狮子呈群居活动,尤其是雌狮,它们是最合群的猫科动物,一个狮群里面的雌狮,几乎都是沾亲带故的,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它们只适合在开阔地带活动,所以狮子们一般很少进入林区,只有亚洲狮里面的雄狮,因常常单独行动,才比其他狮子有较大的可能性会到林间活动。
一只成年狮子的食量本身就已经很大了,而一群狮子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对于狮群来说,与其拼命多捕捉一些小型的猎物,倒不如一次性捕获一头大型的猎物来得划算,这样即便是捕猎一次,就能满足整群狮子一天乃至好几天的口粮。
很多人觉得狮子能在开阔地带上捕获猎物,主要靠的就是围猎,事实上还跟狮子跑得快有关,虽然看上去狮子的体态没有老虎匀称,觉得它没有老虎跑得快,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狮子的时速能够达到80.5千米每小时,而老虎则为64千米每小时。
由于狮子所猎食的对象都多为大型猎物,且这些猎物往往呈大型群居,所以单个的狮子捕猎成功率并不高,只有17%-19%左右,而科学家们对塞伦盖蒂草原上的狮子狩猎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两三只狮子为一组进行合作狩猎的时候,成功率就能够达到25%左右,因此科学家们推断,一旦狮子成群捕猎的话,其狩猎成功率会增加30%左右。
由于狮子生活的环境中几乎没有什么遮蔽物,所以狮群捕猎往往是靠冲散兽群,然后集体对付落单的个体。狮子们一哄而上,有的跳到猎物的背上,有的拖住猎物的后腿,所以狮子捕猎首重伤害,使猎物放慢速度,然后再由一只狮子进行最后的锁喉。
从老虎和狮子的捕猎方式上看,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两种游戏职业,“刺客”和“狂战士”,刺客讲求一击必杀,狂战士无差别攻击,虽然在各自的环境中有各自的优势,但如果是狮子与老虎单挑的话,那么胜负往往就在毫厘间,冲脖子去的老虎,胜算总是要比狮子大一点点而已。
当然,如果单纯是从攻击方式上的差别就说哪种动物更厉害,显然是不能服众的,我们还得进一步分析狮子与老虎之间的差异。
在动物世界里面,体型往往代表着实力,有人说当体重差达到30千克时被认为有较大优势,而体重差达到50千克以上时被认为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在同类型生物中更为明显。虽然这句话没有科学家去证明,但总体上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来看看狮子与老虎的体型。
由于狮子是猫科里面唯一雌雄两态的动物,雌狮普遍比较小,战力无法与雄狮相比较,所以加下来所讲的狮子,一般代指雄狮。
以往认为东北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体重能达300千克左右,比如1943年在松花江流域发现的一只雄虎,体重就高达300千克,而一些无法考证的记录里面也记载了关于318千克,甚至是408千克的东北虎。
但目前来说,野生东北虎的体重远远没有那么大了,科学家们在锡霍特-阿林地区捕获的最大雄性东北虎体重为206千克,另外,根据2005年俄罗斯、美国、印度一些科学家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当代东北虎体重较1970年之前的已经下降了不少,雄虎平均体重为176.4千克,渐进极限值为222.3千克,雌虎平均体重为117.9千克。
孟加拉虎是第二大的老虎,但就目前的情况,有望与东北虎争雄。上个世纪70年代初,科学家们在奇旺国家公园捕获的七只成年雄虎,体重范围在200-261千克之间,平均体重为235千克,雌虎体重范围在116-164千克之间,平均体重为140千克。
但21世纪初在孟加拉虎所捕获的三只孟虎平均体重却只有76.7千克,虽然被捕时这些老虎的身体状况都比较差,不过这样的体重差也说明了环境对动物体型的影响作用。总得来说,孟加拉虎雄虎体重范围在180-258千克之间,雌虎体重范围在110-160千克之间。
其他现存4种老虎里面,无论是华南虎、印支虎、马来虎,还是苏门答腊虎,体型都比较小,平均都在180千克以下,无法与孟加拉虎、东北虎相媲美。
我们再来看看狮子的体型,在狮子现存6个亚种里面,亚洲狮体型普遍偏小,雄狮普遍在160-190千克之间;而非洲狮里面,南非的狮子明显要比东非的狮子大许多,雄狮能够达到186.55-225千克,即便是雌狮也有118.37-143.52千克。
再来看看犬齿及咬力方面,这也是影响战斗输赢的关键性因素。老虎的犬齿长度被认为是现存猫科动物里面最长的(云豹是比例最长,并非实际长度最长),较大的孟加拉虎及东北虎的犬齿长度高达6.4-7.6厘米,而南非的雄狮犬齿长度范围在5.8-7.5厘米之间。
咬力方面,由于体型的缘故,即便是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无法直接横向比较,好在科学家们引入了“咬力商”这一概念。
咬力商的指的是动物咬力除以其体重的商的回归,对于有的小伙伴来说可能不太好理解,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它是单位咬力,这样就能对比不同类型动物的咬力差距了。
根据动物学家斯蒂芬·罗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我们可以得知,老虎的咬力商数值为127,狮子的咬力商数值为112,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这就意味如果是同体型的狮子与老虎,老虎的犬齿咬力要大于狮子。
比如同样是187千克的老虎和狮子,老虎的犬齿咬力能达1525N,而狮子的犬齿咬力只有1345N。
最后我们对比下肢体力量以及爪子,老虎与狮子都属于猫科动物里面爪子能自由伸缩的一派,但就长度而言,狮子要略长一点。
有人会问了,为何在一些纪录片里面能够看见狮子跳到猎物的背上,然后会被甩下来呢?难道不是因为狮子的爪子不够锋利或者长度不够,无法抓稳吗?
事实上主要是狮子前肢力量的问题,由于狮子的四肢在大型猫科动物里面算比较纤细的,从它的后肢无法支撑身体长时间站立就能够看得出来。
综合分析下来,狮子虽然在爪子长度上面略胜于虎,但这是一个“组合”技能,爪子必须配合前肢力量才有足够的杀伤力,而在前肢力量这方面,老虎要远胜于狮子,这就意味着狮子连这点仅存的优势都消失殆尽了,所以从理论上看,我很难看得出狮子凭什么能打赢老虎?
当然如果狮虎斗发生在现实中,则充满变数,毕竟求胜心、当时的状态、以及性格差异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战斗结果,那么,你认为狮子与老虎谁更厉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