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包衣出身是什么意思(包衣是这样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8 09:06:41    

经常看清朝历史剧的小伙伴们会发现一个特别的称呼——包衣,它经常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清廷剧中,许多清朝著名的历史人物就是包衣出身,例如年羹尧、李卫。

年羹尧

李卫

所谓包衣,它指的是皇家奴仆的专称,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民间传统仆人,包衣也是可以有自己的专属奴隶,包衣在早期指的是努尔哈赤家族奴仆,它更像是家臣、内臣。

包衣之中,组成复杂,几乎囊括了全国各个民族,其中汉人占多数。随着内务府建立,包衣被分别归入两个系统:上三旗包衣称“内务府属”,为皇家私属,编为内务府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下五旗包衣称“王公府属”,为各王公私属。

简单而言,上三旗包衣伺候皇上,下五旗包衣伺候王爷。

内务府包衣组织是八旗制度的重要一环,内务府包衣群体的内部关系是八旗社会关系的缩影,同时反映了清代满族社会基本特征:以主仆关系为重要纽带,以等级分层为主要特征,以多民族成分构成不同群体并由此构建亲疏关系, 形成内务府包衣复杂、多样的身份特征。

因为主仆的特殊关系,虽然他们出身卑微,有的甚至曾经是囚犯,但本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则,包衣要比普通旗民更容易沐皇恩、出人头地,其中上三旗包衣还可以享受特殊的教育、科举特权。

包衣们要想当官那可容易的多了,因为清朝统治者们也十分信任这些奴才。他们为包衣们专门量身打造了包衣缺,这是清朝六大官缺之一,只有包衣才能出任。包衣们还可以占用其他非包衣官缺,出任专差,比如税差、织造、盐官、官窑监造等。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便是很好的例子,他是正白旗包衣出身,早年成为皇帝的贴身侍卫,最后成为了著名的江宁织造,富甲一方。

这只是正常途径,除此之外,包衣们还可以通过科举、纳捐及选任侍卫、笔帖式、拜唐阿而晋身的特殊通道来达到上岸为官的目的。

毕竟,相比于其他朝廷官员,知根达底的包衣奴才更值得信任,这也是包衣奴才在大清帝国统治时期,能够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