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5 08:05:15
少年英雄辛弃疾
经历起义反金,步入仕途,南下地方,人生起起落落,最终隐居生活。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独媚生。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籍贯,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和称苏辛,与李清照和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福建安抚使等职,后被主和派排挤,归隐山居。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诗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南宋豪放派最高成就,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叶嘉莹教授在她的《古诗词课》一书中说: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词人,苏东坡虽也不失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但就其词作而言,则他的词乃是在他政治上遭到贬谪、 失意之后,才以“余力为之”的,而且苏词多以旷达的逸怀浩气为主, 很少正面去写他用世的理想志意。而辛弃疾却不仅正面地表现了他忠心报国、收复中原的志意理念,而且艺术地再现了他心灵本质中的那一份深厚强大的生命力。一般而言,但凡伟大的诗人,他们都是用全部生命来写诗,并用全部生活来实践其诗篇的。像屈原、陶渊明、杜甫等都是如此。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他做到了在苟且的年代里,做一场不朽的英雄梦。
《青玉案·元夕》
宋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青玉案》是一首婉约词,与北宋婉约派的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并不逊色。词作以描绘元宵节热闹场景为起点,通过对比展现了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从词调上来说,《青玉案》非常独特,它原本是双调,上下两阕的曲调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了三字一断的叠句,起伏有致。下阕则没有这种断叠,一片三个七字的排句,可以进行排比,变幻多样,随着词人的心意变化,但排句的节奏是连贯一致的,直到排比完成后,才有突然停顿的结尾句。
古代词人写关于元灯节的词作数不胜数,但辛弃疾的这首词却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豪杰之作。
这是很唯美的一首词,描写了元宵节夜晚观灯时的盛况,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不愧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尾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精彩,意境无穷,被王国维评为“诗词三境界”之第三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是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前后,当时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使。宋室南渡之初(1129),金人曾长驱直入,直抵赣西。四十多年后,辛弃疾伫立郁孤台上,仰观俯察之际,旧恨新愁一齐涌上心头。那滚滚东去的清江水,流淌着多少被金人驱迫的难民的血泪?那曾经辉煌富庶的宋都汴梁,被无数青山遮挡在生灵涂炭、铁骑横行的远方。词作以痛切的语句写出了词人心头的悲愤和永不放弃的复国之志,真情郁勃,悲壮苍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05年 ,辛弃疾六十六岁,被任命为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尽管再次被启用,但他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仍然没有被采纳。郁闷之时,他登上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于感慨万千中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此词以京口北固亭为背景,追忆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辉煌事迹。词人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和对英雄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沉感慨。词中情感激越,气势磅礴,展现了词人豪放的词风。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主要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其中豪放一派又以苏轼、辛弃疾为最。苏辛的词作中从不乏慷慨激昂之语,苏轼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哪怕是历经千年读者依旧能够透过时间的脉络感受到他们的冲天豪气。
这首词正是辛弃疾最大气磅礴的一首词,有悲有怨有气势!当时他霸气地将词题写在墙上,但其中除了磅礴的气势,更夹杂着难以言说的悲愤和怨怼,其中10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更是千古名句,读完不得不感叹:词中之龙果然是有气魄的。
辛弃疾这首词全词沉郁顿挫,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被誉为词中瑰宝。历经千年,至今读之令人跟着词人一同怅然,“词中之龙”的词作造诣令人叹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
此词题作“壮词”,但其实壮中含悲。它通过梦的形式,将自己盼望像青年时代那样跃马横戈于疆场、北伐成功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更以梦境作为映衬,反衬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悲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 ·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也是辛弃疾最负盛名的一首词。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有三个典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句说的是西晋时吴地(江南人)张翰;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句说的是刘备批评许汜没有救世之志,只管置买田宅。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句说的是桓温,恒温感叹岁月的流逝,没有建树。
这里重点谈一下张翰。张翰,字季鹰,西晋吴郡吴人。《世说新语》里记载张翰在洛阳当官,看到当时战乱不断,就借想吃家乡名菜为由,弃官归家。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念家的茭白菜羹和鲈鱼,说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计羁宦千里以要名爵。”意思是人生可贵的是适意罢了,怎么能为了求取名位而来到千里之外做官呢?他于是弃官而去。
张翰为人放纵不羁,当时把他和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相比。有人对他说,你怎么可以如此放纵一时,难道就不为身后的名声想想吗?张翰回答说:让我身后有名,不如眼前一杯酒。由此可见张翰为人放荡不羁。“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这也反映了张翰及时行乐的一种人生态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上饶风景优美,辛弃疾写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词,这首就是其中的杰作。
这是一个平和的夏夜,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在上饶,那宁静的乡村,治愈了辛弃疾的悲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京口: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市区东北长江边的北固山上,又名北顾亭。
神州:原指全中国。这里指被金人占领的江北中原沦陷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悠悠:长远的样子。
年少万兜(dōu)鍪(móu):指二十来岁就能统率上万兵马的孙权。兜(dōu)鍪(móu):战士的头盔,这里借指士兵。
坐断:占据。
曹刘:曹操和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称赞孙权的话。仲谋:孙权,字仲谋。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最后一句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据有关资料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我们从词人用这一典故来看,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在文学史上,写家庭诗的太少了,而辛弃疾就留下一首千古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通过简单的情节安排,词人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鹧鸪天·送人》
宋 ·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此词为辛弃疾罢官归隐江西上饶后,陈同甫与他的鹅湖相会后送别之词。上阕述离别之情,饱含惜别之意;下阕为临别赠言,由离情别恨引出世路艰难之叹。全词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思路开阔,托意深刻。
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的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它深刻而细腻地描绘了词人从少年到中年的心境变化,充满了人生哲理。
词的上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描绘了词人少年时期无忧无虑,喜欢登高望远,为了写新词而勉强说愁的情景。这里的“层楼”不仅指高楼,也象征着人生的高度和广度。少年时期的词人,涉世未深,对愁苦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因此他们喜欢追求新奇,寻找灵感,甚至为了写词而“强说愁”。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 · 辛弃疾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贺新郎》辛弃疾慨叹自己的衰老,怀念故交,思索人生喜怒哀乐。他以青山为喻,表达自己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情感。一尊搔首东窗,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结尾“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则又表现了他对于知音的渴望与追求。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铅山隐居时所作,公元1197年,历史上有名的“庆元党禁”事件发生,朱熹上了“伪学逆党”的黑名单,而辛弃疾因为和朱熹的私交再度遭贬,并且被夺去职名,只能每天寄情山水,偶尔与朱熹等好友通信往来。
人生漫漫,谁都渴望有一个惺惺相惜的知已,“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鲁迅也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上阕写鹅湖自然风光,如老人历尽沧桑后的恬静平淡,绘景状物,渲染气氛,突出悉字,花鸟也知有情。下阕开头剖诉心曲,感情陡转,写自己对仕途已经失望的无可奈何的心态。但随后词人又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脱。最后两句,是自己老了病了的有感而发。和年少时期的醉里挑灯看剑是两种不同心态。在前面的一首遣兴中的意境有些相同。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美人迟暮。这首词中当然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了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宋 · 辛弃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这首词并非作者刻意为之,只是当时感情如此,一气呵成,这是辛弃疾的性情所致,不是能学得来的。因此王国维对辛弃疾这首《贺新郎》的评价才会如此之高。
稼轩《贺新郎》词“别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辛弃疾的这十五首诗,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更体现了其深沉的家国情怀和真挚的人生情感。
细细品味和珍藏。通过品读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感受他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和豪放不羁的个性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