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雨前初见花间蕊的下一句是什么(赏析古诗《雨晴》,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08:51:43    

繁花盛开,值得一看再看

风轻云淡,值得一品再品

关注八里曹韵,这儿有最美的文章

雨晴

王驾(唐)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雨晴,是唐代诗人王驾写的一首七绝。春雨过后,景色悄然而逝,飞入邻家,痛惜、留恋、畅想之情,溢于言表。

全诗灵动、活现,跃然纸上。而今,春季已然离去,秋季也已临近尾端,即将迎来冬至,才发觉匆忙里错过了许多未察的景色,也未曾像诗人般,平中见奇,窥见易逝的美好景物。

春雨前的花蕊,含苞待放,色彩斑驳,吸天地精华,得阳光普照,似那玉盘中闪闪发亮的珍珠、似那瑶池里鲜活嫣红的仙桃、似那婀娜多姿的婷婷少女,如此光彩熠熠、姹紫嫣红、沉鱼落雁,难怪诗人见到会恋恋不舍、念念不忘。

仅从“花间蕊”,便可感受春意盎然的气息。

纤细的花蕊,错落有致,香气扑鼻,散发着朝气蓬勃的魅力,惹人羡慕、惹人怜爱。那淡淡的清香,随风而飘,四溢庭院,萦绕屋舍,虽无形,却可独享这一份香甜。

迎风而动,像是曼妙的少女,映着春光,在翩翩起舞,无需点缀,便已在心底燃起对春季的憧憬与渴望。

所以,遐想至此,亦能切身感受雨后,花蕊“全无”时的失落与遗憾。像一壶清茶,浸泡已久,芳香四溢时,未及细品,待回过思绪,徒留残存的苦味。茶还以重泡,花却无法重开,既已逝,便无法寻觅,惋惜这稍纵即逝的美景,痛恨这扰人清梦的春雨。

春雨的无情,在那锋利如刀般的雨滴,疾驰而过,切断了花蕊,浇灭了欣赏美景的希望,好似晨曦时的旭日,用那绽放的光亮淹没了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好似摇曳时的秋风,用那清冷的萧瑟染黄了枝叶、凋零了花朵。

“叶底花”可谓画龙点睛之处,映衬着“全无”二字,把“初见花间蕊”时的喜悦之情,吞噬殆尽。

雨后,满怀赏花之切,闲步庭院,却遭此一击,上无花蕊,下无花叶,消失地毫无踪迹可寻,犹如黑夜里即将点燃的蜡烛,突遇狂风,刹那间,依稀可见的烛光,竟被吞没在呼呼嗖嗖的咆哮声中。

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惆怅。原本春风中鲜花盛开、芬香四溢的美景,在这一刻都被春雨无情地摧毁了,锦色全无。

“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还可品尝到春日里的甜蜜,不枉这苦盼春雨离去时的焦灼,而诗人却无法如蜂蝶般兴冲冲地越墙而过,自然是大失所望。

花儿没了,蜂蝶走了,一丝春意的气息都未残留,诗人落寞至极、伤感至极。

“却疑春色在邻家”,由“蜂蝶纷纷过墙去”巧妙引出,神来之笔,全诗精髓所在。惜春之情得以纾解,望春之意得以释放,焕发着无尽的遐想。


赋予蜂蝶以情愫,由此引出,虽未能亲眼目睹春景、品味芳香,却可从蜂蝶处无形地触摸到春景的盎然。上下交织,前后呼应,此番神态妙趣横生,亦如蜂蝶般充满了寻求春意的活力。有花谢无处寻时的忧愁,到蜂蝶越墙过时的遐想,峰回路转,惜春、怜春、爱春之情,愈加浓厚、深沉,或许这也是春景中不可多得的一道美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