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5:05:00
在法院执行部门,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同时送来锦旗表达谢意的场面实属罕见。但近日,这一幕就在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真实上演了,而这两面鲜红锦旗背后,是一宗3000余万元工程款纠纷的圆满化解。
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双双”送锦旗表达谢意
工程款纠纷陷入执行难困局
据了解,案件源于多年前某国有工程公司承建汕头一酒店项目的工程款纠纷。
彼时,该工程公司从某置业公司处承接汕头一酒店建设项目总承包工程,并签订建设项目施工合同。工程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施工后,置业公司却未按期支付工程款。
于是,工程公司诉至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过程中工程公司与置业公司自愿达成和解协议,确认置业公司欠付工程公司建设工程款5000多万元。但该民事调解书生效后,置业公司仍拖欠着3200万元工程款未履行,工程公司便向汕头中院申请强制执行剩余本金及逾期付款利息。
“本案申请执行人工程公司为国有企业,守护国有资产不流失并兑现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是执行工作的应有之义。”汕头中院执行三庭执行团队在立案执行后,及时开展各项查询、控制措施,却发现被执行人置业公司名下登记有酒店、综合体等商业地产,但无足额现金清偿所欠债务。
据执行人员介绍,本案建设工程款纠纷实质上为该民营企业资金周转困境,如强行对其资产进行处置,会出现资金回款时间长、资产处置贬值,该企业将遭受更大的损失,最终将面临公司倒闭、员工失业、租户经营受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在兑现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被执行人及其他人员的不利影响,成了执行人员要破解的难题。
“放水养鱼”双赢方案获点赞
据介绍,在了解被执行人置业公司当前经营困境后,执行人员积极为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释法说理,努力寻找其他执行方案:一方面积极引导置业公司全力筹措资金,另一方面也耐心向工程公司分析资产拍卖将面临资金回收周期长、资产处置流拍等风险,且其强制执行申请可能存在超标的查封、拍卖情况。
其间,执行人员还多次跨省对担保房产目前使用情况、权利负担、是否被其他案件查控等情况进行调查,严格审查股东会决议、担保书等材料。
经过执行人员细致耐心的引导,本案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协商下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工程公司同意免除被执行人置业公司本案民事调解书迟延履行的加倍债务利息,而被执行人置业公司分期付清剩余欠款,并由案外人某地产公司作为本案执行担保人,提供登记于该司名下不动产作为执行和解担保。
最终,上述这个“放水养鱼”方案既保障了国有资产安全,又为企业赢得喘息之机,汕头中院执行团队的举措也得到案件当事人的一致好评和衷心感谢。
据悉,本案的公正高效执行,成为了汕头法院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生动注脚,通过精准识别企业“可救性”、杜绝超标查封、创新担保方式等柔性司法手段,在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让司法温度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
文、图 | 记者 赵映光 通讯员 罗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