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2:28:00
大众网记者 徐玲 通讯员 曹坤 济南报道
“一针抗生素下去,腰突然疼得像刀绞!”61岁的陈阿姨(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普通的静脉输液竟会让她痛不欲生。原来,她输注的头孢曲松钠在体内悄悄长出了结石,导致右侧输尿管被完全堵死。
危急时刻,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省结石病防治中心)泌尿外科专家团队上演了一场“隔山打牛”的紧急救治——运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不开刀、无痛感,就将这颗“药结石”轻松瓦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腰疼到直不起身 体内竟悄悄长了“药结石”
近日,陈阿姨(化名)因“突发剧烈腰痛、恶心呕吐6小时”,被紧急送往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泌尿外二科主治医师张恒接诊后,通过泌尿系彩超发现,她的右侧输尿管卡着一枚14毫米的结石,已引发严重肾积水合并输尿管全程扩张。此时,镇痛药物如同扬汤止沸,难敌这彻骨之痛。
面对患者剧痛难忍、结石体积大的情况,泌尿外科团队果断采用超微创治疗术式——B超定位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该技术无需开刀,通过体外精准发射的冲击波即可粉碎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精准度高等优势,尤其适合像陈阿姨这样的急性梗阻患者。
泌尿外科副主任护师李丽华为患者进行冲击波碎石
术中,在超声精准定位下,泌尿外科副主任护师李丽华仅用150次低能量冲击波,便将结石击碎成沙粒状,随患者尿液顺利排出。术后陈阿姨腰痛即刻缓解,常规结石分析检测结果竟然是头孢曲松结石。
泌尿外科主任、首席专家魏巍教授详细追问病史,得知陈阿姨几天前因感冒输注了头孢曲松钠。魏巍教授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道:“头孢曲松钠会与尿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难溶的结晶。若用药剂量过大或输液速度过快,短短几天就可能诱发结石梗阻!”谜底揭开,这最后的元凶竟然与输液、应用抗生素有关。陈阿姨感慨道:“没想到打针还能‘打’出结石,更没想到‘排石’的过程这么轻松,躺一会儿就好了,省立三院治结石确实不一般!”
魏巍教授提醒,头孢曲松钠可能引发药物性结石,多在用药后6-10天出现,表现为腰痛、血尿、急性肾功能不全。用药期间每日多饮水可有效预防,若出现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
无创碎石“隔山打牛” 轻松化解结石之痛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为何被称为“结石克星”?这种治疗方式如同武侠小说中的“隔山打牛”——设备在体外发射冲击波,精准聚焦结石,将其“炸”成细小颗粒,随尿液自然排出。整个过程无需开刀、几乎无创,患者治疗后即可下床活动,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案之一。
技术优势:
1.精准高效:超声实时导航,碎石“指哪打哪”。
2.快速恢复:无需住院,术后当天即可正常生活。
3.适用广泛:对多数输尿管、肾结石效果显著。
注意事项:
1.观察尿液变化:碎石后要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看是否有结石碎片排出。如果出现血尿加重、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多喝水+勤运动:每日多饮水,适度配合跳绳、慢跑等运动促进排石,避免过度劳累。
3.饮食个性化:防治结石,关键要“对症忌口”。草酸钙结石患者需少食用菠菜、坚果等“草酸大户”,尿酸结石患者应远离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美食”,药物性结石患者则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体外碎石虽好,但也要量‘石’而行。”魏巍教授强调,当遇到过大、过硬,或是藏在特殊角落的“钉子户”结石时,可能需要多次或联合治疗才能彻底清除。就像精准打击需要避免误伤一样,冲击波也可能对周边组织造成轻微影响,因此术后定期复查必不可少。同时提醒泌尿系结石患者:“别小看药物性结石这个‘隐形杀手’,虽然不常见,但往往让人猝不及防。知己知彼,做好预防,才能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
作为山东省结石病防治中心、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不断探索新技术、应用新思路,在泌尿系结石、肿瘤、男科等泌尿外科疾病微创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科室已常规开展各类泌尿系肿瘤、结石及男科等术式,以专业、专注、专心的态度,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