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09:47:00
醉酒驾车已属漠视生命
肇事逃逸更是丢弃做人底线!
这般既不顾他人安危
无视法律威严的行径
暴露了肇事者对生命的冷漠、对责任的逃避
性质可谓极其恶劣!
锡市公安局绝不会让犯罪分子心存
“逃得过一时”的妄想
无论是践踏生命的醉驾
还是丢弃底线的逃逸
每一份漠视生命
突破底线的行为
都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01
事故现场留悲剧,肇事车辆已逃逸
2025年8月17日,锡林浩特市公安局交管大队接到群众紧急报警,称锡林大街东统建家属楼门前发生交通事故,一辆机动车与三轮自行车相撞,骑车人倒地后一动不动。
接警后,交管大队事故处理中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民警携带专业勘查设备火速赶赴现场。抵达现场后,民警发现肇事车辆已逃逸,仅受害人躺在路面。民警第一时间上前核查受害人情况,此时受害人已没了气息。随后,民警迅速划定警戒区域保护现场,细致固定地面刹车痕迹、车辆散落物等原始证据;同时同步走访报警群众及周边目击者,精准掌握案发时间、涉事车辆等关键信息,为后续侦查奠定基础。
02
逐帧回溯锁嫌疑,肇事车辆露踪迹
为快速锁定肇事车辆,民警争分夺秒调取事发路段视频监控,逐帧回溯车辆行驶轨迹,最终锁定车牌号为蒙H·W****的小型轿车具有重大肇事嫌疑。
监控视频清晰还原事故全过程,该小型轿车与受害人驾驶的三轮自行车发生猛烈碰撞。事故发生后,肇事驾驶人既未停车查看受害人情况,也未履行报警救助义务,反而加速逃离现场,行为性质极其恶劣。
03
言辞破绽寻线索,分组搜捕缩范围
民警根据车牌号、视频监控信息,迅速锁定肇事逃逸司机谭某某并与其电话联系。通话中,谭某某言语吞吞吐吐、信息真假掺杂,一会儿声称“在家休息”,一会儿又说“刚经过一个桥”,始终拒不透露具体位置,企图混淆民警视线。
办案民警当即严正告知其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明确强调“隐瞒位置、提供虚假信息只会加重法律责任”,同时敏锐捕捉到“桥”这一关键线索,并结合监控显示的车辆逃窜方向,判断谭某某极可能藏匿于万亩基地附近区域。为精准搜捕,民警立即分成三组展开行动:一组赶赴谭某某所称的“住所”核查,发现家中无人,证实其撒谎;二组继续扩大监控调取范围,深度追踪肇事车辆逃窜轨迹;三组围绕“桥”的线索,重点排查万亩基地周边桥梁沿线。
04
30分钟定位置,醉驾事实现原形
尽管万亩基地园区范围大、路径复杂,但民警凭借“有桥”的关键信息大幅缩小排查范围,最终在万亩基地铁路桥下发现可疑车辆踪迹。从电话沟通突破线索到锁定藏匿区域,全程仅用不到30分钟,民警成功在桥下抓获谭某某,并查获肇事车辆。
抓捕现场,民警发现谭某某满身酒气、言语含糊,当即对其进行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显示酒精含量严重超标。随后,民警依法将其带至医院采集血样送检。面对监控视频、现场痕迹以及车辆受损情况等证据,加之醉驾事实败露,谭某某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对其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肇事逃逸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如实交代了事故全过程。
05
2小时办结关键环节,犯罪份子将受严惩
从接到报警到锁定嫌疑人、查实醉驾逃逸全部事实,锡林浩特市公安局交管大队仅用不到2小时便高效破获该案,以快速响应、缜密侦查、精准施策,充分彰显了民警认真负责的办案态度与高效专业的执法能力。
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犯罪嫌疑人谭某某将依法承担酒后驾驶、肇事逃逸的相应法律责任,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法条链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将被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若构成犯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若因逃逸导致受害人死亡,最高可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酒驾是夺命利刃
逃逸是错上加错
生命不可重来
法律不容侥幸
喝酒不开车是底线
肇事不逃责是良知
唯有敬畏生命、遵守法律
才能守住自己与他人的平安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奔腾融媒 新闻天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