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呼和浩特:立足资源禀赋 做强特色农畜产品产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7 07:46:00    

呼和浩特市作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围绕马铃薯、玉米等特色产业,逐步推进规模化种植和全产业链建设。

走进清水河县宏河镇高茂泉村蒙清农场种植基地,一片片杂粮地生机盎然。清水河县因海拔差异大、气候温差大,特别适合种植杂粮。且由于口感醇厚、营养丰富,让“清水河县杂粮”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粮食。

内蒙古合利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项目经理杨宇说:“我们这里产出的小香米味道好、营养佳,已经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并收获了好口碑。”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呼和浩特市重点培育马铃薯、玉米、杂粮杂豆、冷凉蔬菜等优势单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强化科技支撑和品牌建设。现已形成以“敕勒川味道”为引领的市域公用品牌体系,涵盖“五彩土默特”“源味武川”等9个县域公用品牌、36个企业品牌、11个产品品牌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精品培育品牌目录,其中,“敕勒川味道”“源味武川”获评2021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武川藜麦”等入选2022年度同类榜单。清水河县获评“中国小香米之乡”“中国黑黍子之乡”称号。编制的《呼和浩特市特色农畜产品名录》收录了59家企业200余种名优特产品,其中蒙清小杂粮等产品畅销全国。

走进赛罕区金河镇碾格图村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种星种业)玉米育种田,400多亩玉米研发育种基地在眼前铺开,3万多份种质资源在这里栽培种植。

据了解,种星种业现有3个玉米组合参加国家玉米试验,10个玉米组合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的区域试验,6个玉米组合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的二年区域试验,4个玉米组合参加生产试验。经过多年来科研育种人员的艰苦努力,公司形成了独特的早熟、中熟、晚熟和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青贮秸秆耐密品种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24个。

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解决耕地分散、单产不稳等问题,呼和浩特市结合各地优势和实际,通过统筹国家和自治区绿色高产高效等项目加强整县推进。2025年,计划建设10个农业综合示范园区,重点支持在土左旗、托县、和林县、赛罕区、玉泉区建设玉米综合示范园区,在和林县和清水河县建设大豆综合示范园区,在武川县建设马铃薯和油菜综合示范园区,在清水河县建设谷子综合示范园区,各园区将优选实施主体,配套良种良法,打造有特点、有亮点、可观摩、可推广的园区;同时,推进规模化、园区化种植。设施农业上,2025年,呼和浩特市计划新建设施园区1.1万亩,改造提升4300亩,持续扩大蓝莓、麒麟瓜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其中赛罕区嘉仕数智农场三期项目和清水河县中清现代农业项目稳步推进,部分项目还将配套建设仓储物流交易中心,以进一步完善产销链条。

从清水河县飘香的小香米到武川县优质的藜麦,从种星种业自主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到“敕勒川味道”引领的品牌矩阵,呼和浩特市在特色农畜产品产业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如今,首府正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将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未来,随着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的陆续建成、设施农业的持续扩容以及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会让更多“青城味道”香飘全国、走向世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杨彩霞)

丨编辑:张英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韩舒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