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 赋能南沙加速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5:00:00    

南沙大桥上的车流和狮子洋水道的船舶来来往往。新华社发

【大湾观察】

2025年是《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落地实施三周年。作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三年来,南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重点领域与港澳开展全面合作,形成一系列可见可知可感的标志性成果,为这片湾区热土注入前所未有的澎湃动能。

产业与科技合作结出硕果

南沙与港澳在不同领域各有优势,香港拥有多所排名世界前列的大学,澳门近年来科研实力显著提升,而南沙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资源丰富。南沙精准把握“港澳基础研究+南沙产业化”的黄金组合优势,正加速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在湾区深度融合。

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区是这一协同的耀眼典范,其先行启动区投入运营后迅速吸引20多个港科大科创项目进驻,其中不乏手握千万订单的“硬核”团队。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共享实验室的模式,有效降低了初创企业的研发成本,加速了技术成果的产品化转化,成为南沙打造从“0到1”创新策源到“1到100”产业化突破生态的生动实践。

此外,新设总规模20亿元的木棉花湾区高校科创投资基金,为未来的产业协同注入了更强金融活水。

规划与建设助推理念融合

打造港澳居民熟悉的城市空间,有利于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提升港澳居民归属感和便利性。在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方面,南沙充分吸纳港澳先进营城理念,编制《粤港澳共融·未来南沙高品质空间设计指南》,将香港在建筑密度、滨水空间复合利用、绿地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引入明珠湾起步区和先行启动区。

庆盛枢纽片区作为“最香港”的未来之城样板,其建设本身就是规则衔接的生动课堂。新鸿基庆盛枢纽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项目成功引入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地上图纸优化、地下同步打桩”,大幅提升了审批和建设效率。区内建立的咨委会与区政府“双把关”机制,让香港专家的国际化视野与内地团队的扎实实践能力深度融合。

随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等重点项目拔地而起,港式社区加速成型,一个“港人熟悉、国际一流”的精致城区轮廓日益清晰,并已累计吸引5家港澳规划建设企业和52位专业人士备案执业,贡献宝贵的“港澳经验”。

创新与创业实现机遇共享

政策支持到位才能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到南沙创业就业。南沙通过“港澳青创新十条”“青出于南”英才汇聚行动计划等系统性政策,构建起覆盖实习、就业、创业、安居的全周期支持体系,如今已成为港澳青年北上发展的首选地和价值实现地之一。

目前,南沙建成港澳青创基地15个,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其中港澳青创团队占比超五成,在孵团队数量年均增长超过40%,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载体成功孵化出如凯佳光学等明星科创企业。

为便利港澳人才,南沙首创“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港澳居民在南沙累计享受个税优惠超1.2亿元;推行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在建筑交通领域率先实现港澳人才职称评价,实现执业“无缝衔接”。

如今,越来越多港澳居民选择来到南沙上学、就业、就医、养老。超10000名香港居民扎根南沙生活,南沙15家青创基地入驻港澳台侨项目超1100个。

促进青年融合与人文交流始终是深化协同的活力源泉,南沙正持续完善国际化的教育、医疗、安居等公共服务配套,让南沙的“性价比”(机遇成本)、“质价比”(生活品质)与“心价比”(归属认同)持续提升,真正成为港澳青年北上安居乐业、成就梦想的“家园”。

规则与机制对接催生发展动能

协同的深度,最终取决于规则衔接的力度与要素流通的顺畅度。南沙以空前的魄力破除体制机制之壁,打通协同经脉。

数据要素流通方面,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通过百兆网络专线直连香港,有力支撑跨境科研合作。航运便利化方面,“港澳—南沙”中国籍船舶出口岸“七天免签”模式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专业服务领域,南沙率先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首家粤港联营律师事务所天诺余陈杨(南沙)联营所开业,标志着法律服务的深度衔接。民生融合方面,“港澳药械通”引进10种进口药械,“长者医疗券”完成231人次香港长者异地结算,粤港澳社保服务实现跨境通办。

作为深度协同的“超级参谋部”,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和粤澳发展促进会高效运作,汇聚超80家港澳及国际商协会智慧,持续为协同发展注入动能。

南沙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的三年,生动展现了“一国两制”巨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书写了国家战略赋能地方发展的精彩篇章。从科创要素的活水奔涌到城市空间的精致蝶变,从创业青年的激情奔赴到规则壁垒的次第贯通,一幅立足湾区之心、协同港澳所长、面向世界舞台的壮丽画卷正在珠江口磅礴展开。站在新的起点,南沙正以其愈发强劲而稳健的搏动,向世界昭示着一个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更有竞争力的未来。

(作者:谢宝剑,系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