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2:42:00
潮新闻客户端 潘文奇
黄茅尖看日出的念头产生也就那么一瞬间。一群好友相约五一假期去龙泉,从龙泉山绝壁奇松景区出来时,有人说想去黄茅尖看日出。黄茅尖是要去的,但要不要那么早起摸黑登山,每个人心里都不坚定。我说:“要去大家都去。”于是约定,只要天气允许,明早大家都去黄茅尖看日出。
黄茅尖日出。
我对龙泉有特殊的感情。上世纪最后一年,意气风发的我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三年间,和当地人结下深厚的友情,也在那三年里,我走遍了龙泉的山山水水。云雾缭绕的天平山、高耸峻峭的昴山、怪石嶙峋的披云山和有着江浙最高峰的龙泉山。龙泉山原名凤阳山,大约在本世纪初,凤阳山更名为龙泉山,山上最高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江浙第一高峰,比黄山最高的莲花峰高出65米。
清晨的黄茅尖。
龙泉山有茂密的森林,有高原湖泊、高山草甸、深山峡谷、云海雾凇等众多特有的自然奇观。记得第一次上龙泉山到黄茅尖时,还没有现在这么整齐的游步道,黄茅尖山顶那块石刻石碑高不过两米,旧石碑被大风刮倒后,才重新立了现在的石碑。在后来的大规模景区建设前后,我从不同的线路多次登上龙泉山,至于到底多少次去过龙泉山已经记不得了,而距最近一次去龙泉山,已经过去十多年。
造型奇特的松树。
我们入住的酒店到徒步起点有1.5公里,从起点登山到黄茅尖2.8公里,爬升400米,正常速度大约1个多小时。日出时间约在5点20分,也就是说,看日出需要凌晨3点半起床。接送我们的司机师傅说:“明天起床看星星,有星星就有日出,看不到星星基本上也就看不到日出。”看日出大多属于青春的骚动,一群年过半百的人,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激情?说实在的,犹豫不决的内心还是期待第二天早上看不到星星,那样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睡个懒觉,不必只睡三小时就起床摸黑登山。
那天凌晨,我是被走廊上的脚步声惊醒的,看时间刚好是3点半。不一会儿,传来一阵敲门声。
黄茅尖山景。
停车场周边一片漆黑,只有酒店门口几盏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抬头看天空,已是繁星点点,偶见被大风吹来的几片浮云。山风很大,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我把冲锋衣的拉链拉到领口,帽子扣得严严实实,避免冷风灌进身体。
3点55分到达徒步起点。这里背风,山沟里一片漆黑,只有手持电筒的光能照亮脚下的路。没有了风声,山里变得很安静。我走在队伍最前面,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拾阶而上。这段路基本上是上坡石阶,上坡耗体力,不到十分钟,我便热得脱去外套,队伍也开始拉长距离。路边每隔一段设有供游客歇息的亭子或石凳,丛林里传来某种大型禽类有节奏的“咕咕”声。我身上的T恤衫背部已完全湿透,头上的户外头巾能拧出水来。大约五十分钟后,天色微亮,关掉手电筒已能看清前方道路。抬头透过树枝,看到树梢泛白的天空,我知道即将走出森林。快到山顶时,风又大了起来,我停下脚步,换下湿透的衣服和头巾,重新穿上挡风的外套。
黄茅尖山景。
走出高大茂密的森林,来到灌木和茅草混杂的地段,山坡变得平缓。由于山高风大,这里长不了高大的树木,茅草灌木丛中,一棵棵造型别致的松树,沿着坡面舒展着粗壮的枝条。一阵阵云雾从山下涌上来,在朦胧的天色中,仿佛置身仙境。
走到两山岗的垭口时,前方的天空已明亮,云彩横挂天际。回头望去,山下飘来的云雾快速掠过山峰,消失在远方茫茫山谷里。眼前山峰上薄薄的白云,像是被风吹出皱褶,披在山顶上空。东方山峦上的云彩一动不动,西方则是风起云涌的晨雾,东西两向,一静一动,截然不同的景象。5点10分,所有人成功登顶,历时一小时十五分钟。
龙泉山云雾。
黄茅尖山顶下方建了几个避风挡雨的露营台,整体建筑与山景自然和谐,一盏点亮的灯光在泛蓝的山色中显得静谧柔和。山顶聚集了许多人,五颜六色的帐篷和等待日出的人们随处可见。我们各自找好位置,静待太阳升起。
东方的朝霞渐渐变黄。5点20分,太阳从朝霞缝隙中露出通红的弧顶,缓缓上升,不一会儿露出完整的圆形,初升的太阳好像害羞似地又躲进朝霞中,将云彩映得通红,整个过程历时约三分钟。两分钟后,太阳再次穿过朝霞,照亮山峦,光线变得异常明亮。回头看山上的建筑,向阳面已微微泛红。青山褪去淡淡的蓝色,显得更加柔和,原先汹涌的云雾不知何时已烟消云散,风也变得轻柔,轻轻拂过脸颊。山岗上多了几束映山红,鲜红的花枝随风摇曳,仿佛微笑着向我招手。太阳一出,整个山脉都变得安静而温柔。
映山红。
约十分钟后,太阳已高挂东方,光芒万丈。朝霞化作满天云彩,如扯开的棉絮铺在蓝天与青山之间。
从黄茅尖到瓯江源的下山路比上山平坦。高山草甸和灌木丛中点缀着一束束映山红,让同行的两位女士欣喜不已。进入丛林,一树树十多米高的云锦杜鹃已开出粉红的花朵。下山途中,我遇到一对背着重装来自上海的父子,看上去儿子也就十四五岁,身体健壮,他们今天在黄毛尖露营,准备徒步前往百山祖。从龙泉仁坑到庆元百山祖的穿越线叫“千八线”,全程近五十公里,累计爬升四千米,需翻越十一座海拔1800米的山峰。他们今天还要露营一晚,次日才能到达目的地,实在令人佩服。
云锦杜鹃。
凤阳湖畔,一群人正在收拾帐篷。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说,她们昨晚看了黄茅尖日落后在此露营。见我拿着相机,她想看看今早的日出照片,我加了她的微信,答应之后分享。
去瓯江源的路上,遇到一批批重装徒步的驴友,基本都是走“千八线”。我为一位来自厦门的姑娘和她的同伴拍了照。那天,从瓯江源到停车场的十五分钟路上,我遇到了上百位“千八线”徒步者,估计当天走这条线不下三百人。
走千八线的驴友。
上午八点半,我们回到停车场。明媚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远处葱翠的山峦此起彼伏,大峡谷悬崖上的那株“松指挥”,仿佛正在指挥奏响大自然的交响曲,那初升的太阳,是这舞台最美的灯光。
绝壁奇松——“松指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