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6家上市民营医院去年亏损,医保结算政策调整影响下,行业降本增效要求提高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0:04:00    

从去年以来,民营医院市场洗牌加剧,一些医院在退出市场,而已上市的民营医院正在遭遇盈利压力。

截至4月26日,A股医院板块已披露2024年业绩的12家公司中,就有6家出现亏损,分别是ST中珠(600568.SH)、国际医学(000516.SZ)、光正眼科(002524.SZ)、创新医疗(002173.SZ)、皓宸医疗(002622.SZ)、何氏眼科(301103.SZ),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亏损6.2亿元、2.54亿元、1.75亿元、9395.4万元、3769.09万元、2739.8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六家中,有5家公司已连续两年出现业绩亏损。

对于2024年业绩亏损,何氏眼科在年报中解释称,报告期内行业竞争加剧,同时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公司收入和毛利有所下降。

创新医疗也表示,受医保结算政策调整的影响,下属医院的医疗服务收费水平与上年相比有所降低,导致医疗业务毛利率出现下滑。因此,虽然下属医院 2024年的门诊量、住院量与上年相比均有所增长,但经营业绩出现下滑。

近日,在中国大健康产业领军人物千人大会暨第五届博鳌大健康论坛上,美中嘉和医学技术发展集团董事长、泰和诚控股CEO杨建宇表示,部分民营医疗机构收入中,医保收入占比超过七成,而DRG/DIP支付改革和高值耗材集采,让医院传统盈利模式失灵,部分中小民营医院未能及时适应这些改革,加上原来的管理粗放,使得成本控制困难,最终导致业绩承压,甚至出现亏损。

北京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王东表示,其所在的医院属于综合医院,患者使用医保支付的并不少,因此医院难以脱离医保结算,现在医保支付改革下,医院要拼的是谁的成本更低、谁的质量更好。

杨建宇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重疾患者增多,患者就医需求多元化,另外,医保控费的挤出效应,医疗技术持续进步,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商保覆盖范围扩大,又给民营医疗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但业内认为,目前的民营医院正在告别规模粗放式扩张时代,进入精细化管理年代。

GE医疗中国副总裁、非公医疗业务总经理戴红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15年前就聚焦非公市场,见证并参与了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深刻变革,也更加理解非公医疗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靠模式创新、技术突破、提升服务体验来找到发展的机会,尤其是AI等数字化技术赋能医疗重构的时代,非公医疗要抓住时机提升临床技术和服务水平,降本增效,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GE医疗方面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正在利用在华国产创新与制造优势,助推非公立医疗机构学科建设,比如在疼痛专科突破与建设方面,公司正与三甲医院搭建深度合作桥梁,构建“人才输送-学科共建-本地落地”的闭环机制,帮助非公医疗机构实现疼痛专科的标准化复制与规模化扩展。

全景医学创始人、董事长杨环球表示,从公司过往在医疗行业十多年的探索经历来看,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找到差异化优势,公司定位的是从事疑难疾病方面诊断,这就要求公司在设备、人才层面要有相应的匹配投入。“今年以来,我们计划与GE医疗在一些核心城市打造影像创新中心,我们也希望能与设备厂家之间‘碰撞’出一些火花,打造出一些满足患者差异化需求的服务。”

国际医学近日在与机构交流中表示,在医疗政策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 对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旗下医疗机构将在保持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通过精细化运营,调整业务结构、提升运营质效。同时,公司将依托自身拥有的医疗实力, 持续推进体检、 医美、 康复、 辅助生殖等特色专科业务板块, 调整医保业务和非医保业务收入占比,发挥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益补充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