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6:0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吴刚
重庆海关数据最近发布了一组有意思的数据:2021年,重庆农产品出口种类仅有4—5种,到2025年上半年,已跃升至30多种。2024年,重庆农产品出口达到16.3亿元、同比增长近40%,创近5年来新高,增速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4.5个百分点。
是的,你没有看错,在大量出口笔电、汽车、摩托车、通机之外,重庆农产品出口,也增幅巨大。当然,要说农产品出口,重庆在品类、品质和规模带来的成本方面,目前还没有显现出多大优势,能有这些成绩,其实主要靠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撑。就拿西部陆海新通道来说,重庆是全域推动,各个区县都要“拿话来说”,促进农产品出口,当然就不缺动力。
不过,在政策红利催生的繁荣背后,我们需要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实现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确保重庆农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持续竞争力?
首先我们要承认,内陆地区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战略智慧。对重庆而言,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不仅为优质农产品打开了通往新加坡及东盟市场的绿色通道,更构筑起物流、金融、信息等多维度的合作网络。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辟,彻底打破了内陆地区依赖海运的物流瓶颈,让重庆农产品以更具竞争力的成本和速度抵达全球餐桌。这些政策红利如同催化剂,激发了各区县挖掘特色农产品潜力、对接国际市场的热情,推动重庆农产品出口实现了量质齐飞。
然而,政策驱动的增长模式终有其边界。政策可以开启大门,却无法永远护航;可以创造机会,却无法替代市场检验。过度依赖政策支持,企业容易陷入温室效应,一旦政策调整,竞争力可能随之动摇。国际市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消费者偏好、品质标准、品牌认知、价格敏感度等因素,才是决定产品能否长期立足的关键。因此,重庆农产品出口必须从政策优势转向市场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
如何实现这一转型?需要多维度发力。
首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驱动产品创新与升级。成功的市场拓展不是简单地将现有产品卖出去,而是深入洞察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与文化偏好。针对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量身定制产品;针对高端市场对有机、可追溯农产品的需求,加大认证投入;更要大力发展深加工,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大健康理念融合,打造高附加值产品,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其次,精心打造品牌,讲好巴渝农产品的故事。在全球市场,品牌是消费者信任的基石。重庆农产品需要通过精美包装、文化赋能、国际化营销,展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巴渝特色、地域文化和匠心精神的完美结合。积极亮相国际展会,借力跨境电商和社交媒体,与国际知名商超、餐饮集团建立战略合作,让“重庆味道”成为全球消费者认可的品质象征。
再者,构建立体化营销网络,提升全球市场运营能力。在巩固新加坡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RCEP区域内其他国家及欧美高端市场,建立多元化国际分销体系。探索海外仓模式,缩短供应链,提高响应速度。同时,深入研究国际贸易规则和食品安全标准,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全球最高标准。
总之,重庆农产品出口的成绩,应该理解为国家战略与地方智慧的“交响”。但这只是精彩故事的开篇。要让“重庆味道”真正征服全球味蕾,必须从政策红利中汲取力量,坚定迈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品牌为旗帜的转型之路。这是一场充满挑战却蕴含无限可能的蝶变之旅,也是重庆乃至中国内陆地区实现高质量开放发展的必由之路。
原稿点击>>经济时评:重庆农产品出口,亟需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