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2:44:00
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种正当时。目前,沁县春耕备耕生产已陆续展开,科技元素在春耕生产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科技化管理、机械化耕种,还有智慧化育苗,都在为智慧农业注入新动能,让春耕更有“科技范儿”,不断推动春耕的降本增效。
在沁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连栋温室,早春的寒意被科技的温度驱散。补光灯下,早先由自动播种机播下的辣椒种已经发芽,正舒展新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中茁壮生长,棚顶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精准喷洒着营养液,5G环境监测终端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技术员赵晓飞轻点手机屏幕,物联网控制系统随即启动,智能棉被缓缓卷起,天窗同步开启通风。“这套物联网系统可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等12项参数的智能调控,比传统大棚节水40%、省肥35%。”赵晓飞展示的监控界面显示,当前大棚内湿度68%、温度22.3℃,所有指标均处于最佳生长区间。
“过去需要5个人值守的大棚,现在一部手机就能远程操控。”赵晓飞解锁手机,16个环境参数监测模块与8项智能调控功能跃然屏上。据他介绍,园区里的计算机环境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幼苗的生长状态进行预测和诊断,并同步将相关数据反馈到APP,通过手机对幼苗的生长环境进行智能调控,为辣椒苗生长提供全方位的精准呵护。相比以前的传统育苗,5G智能大棚内培育的苗子成活率有所提高,成熟期也短,育苗效率大大提高。
好秧苗的育苗周期越短,越能快速与农业生产对接。沁润农业今年育苗将近60000株,订单覆盖全县7个乡镇70余村。“以前传统人工育苗效率低,育出的秧苗品质得不到控制。现在智能化育苗,每日天气监测严格调控,苗情稳定有保障,在地里的成活率比较高。今年育苗量预计亩产能达到13500株左右,去年鲜辣椒亩产7500一8000斤,今年有好品质秧苗做基础,预计新品种鲜辣椒产量可以突破10000斤。”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不仅为沁润农业总经理王玉娟节省了不少成本,也让她感受到了科技育苗的好处。“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变成新肥料。”望着智慧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王玉娟信心满怀。
在科技助力育苗的同时,5G物联网对蔬菜生长的帮助同样令人满意。自去年沁润农业正式接入5G物联网技术后,该基地种植的辣椒、西葫芦、卷心菜、豆角、羊肚菌、小麦、甜玉米等,每亩产量均增加30%— 40%左右,因品质好,闯入南方市场,卖上了好价钱,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大关。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经验种田”到“数据种苗”,沁县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破题。随着5G基站向田间地头延伸,农业物联网覆盖率逐年提升,这场由科技创新引领的春耕革命,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当传统农时遇见现代科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画卷,必将焕发新的数字光彩。(沁县融媒 供稿)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