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加坡媒体:慢下来,看看公园里的蛛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6:37:00    

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海峡时报》4月6日文章,原题:公园散步如何让我的生活重新充满活力当我们谈起大自然时,常常罗列它的各种“功效”:降温、固碳……可为何我们忘记了它能唤起我们内心的敬畏。

我从小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地方长大,总渴望能有片刻宁静。青少年时期,偶尔打开房间窗户向外眺望,便能获得一次喘息的机会。房间的窗户正对着一座滨海公园,郁郁葱葱的森林从高处俯瞰如同西兰花冠,闭眼片刻,整个人便从紧绷中被释放出来。然而几年前,这片绿地被划为开发用地,鸟鸣被机械持续的噪音取代。在这个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全球人口最稠密国家之一的新加坡,用地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土地政策的讨论中,自然空间的价值常被量化成实用功能:能否被“高效利用”?是否有“开发潜力”?这种评判标准始终令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对昆虫学家尤尼斯而言,萤火虫是反映新加坡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许多早期的居民曾将其用作照明工具或制作成首饰。然而,这些依靠闪光交流的小生灵在新加坡已难寻踪影,当地的人工灯光几乎吞噬了它们的存在空间。

身为一个从小只见过高楼林立版本的新加坡年轻人,了解这些过往时光让他们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前人多了一份敬意。大自然的魅力不只是知识层面上说得出的价值,它唤起的是我们曾经的感受。11岁那年,我开始在附近的公园上轮滑课。每周最期待的就是绕着公园滑行,迎着海风穿梭绿荫,感受最纯粹的快乐。

青春期时,我每周会和爸爸去不同的公园散步,他会指蛛网给我看,提醒我听鸟鸣。我们常在片刻的沉默中,默契地感受着自然的神奇。这些散步让我学会了“慢下来”,也留下了一段段被自然震撼的珍贵回忆。

后来我上了学,开始工作,去公园待一下午成了不切实际的奢侈。直到几天前,我和朋友走进了家对面那座公园,与一条藏在树丛中的蛇不期而遇。我忽然意识到,要与自然建立连接,不必千里迢迢地远行,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作者安吉丽卡·昂,林煜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