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9:06:00
走进坪地六联小学创意纸浆工作坊教室,右手边四个铁制网格状篮子装满了从全校师生处回收的废纸。据统计,这所学校每学年回收约400公斤废纸,这些在别人眼中无用的纸,对于工作坊的师生而言,可是“宝贝”。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借着世界地球日的氛围,近日,创意纸浆工作坊教师李雨芮给孩子上了一堂变废为宝的特殊环保课。
变废为宝的过程 种下环保种子
16时30分,下课的铃声一响,四(1)班刘芸就来到工作坊教室。她流畅地从篮子里取出一沓废纸,将他们一张一张地塞进碎纸机里,转眼,废纸变成了碎纸条,她捞起一勺,将它们放进搅拌机中、加水。在搅拌机不断地搅拌下,碎纸条变成了泥状的纸浆。纸浆对她来说可有用处,“纸浆可以变出太多好玩的东西了。”她称。
课堂伊始,李雨芮抛出话题,“你们知道世界地球日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吗?”刘芸快速举手抢答:“是为地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我们要爱护地球。”“是的,我们的社团把废纸回收起来,做成纸浆,用纸浆进行再创造,也是爱护地球的一个举动。”李雨芮称。
在工作坊里,汇聚了20多个二到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都是小小“造纸匠”。变成纸浆的纸,在他们手中可以创造出斑斓的形态和样貌:绘画创作、彩泥糕点、软泥雕塑、再生纸……通过将废纸变废为宝的过程,环保意识的种子也在他们的心中种下。
课堂上,五(3)班的黄芷欣左手拿着镊子取出绿色的泥状纸浆颜料,右手拿着戳针,将颜料均匀地通过戳的方式平铺在纸板上。她介绍,戳是为了更好地固定颜料,也可以打造出一种浮雕的效果。有趣,是她最初加入工作坊的原因。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她渐渐觉得自己在为地球做出一份贡献,“纸是由树木做的,但在日常的使用中,纸经常会被浪费。我们把这些废纸回收来,进行二次利用,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黄芷欣说。
环保已成为六联小学校园文化
工作坊教室后面,有一排作品展示区,其中挂着一幅描绘宁静湖边小镇人们安详生活的画作。仔细观察,它的画框早已发黄,还有些掉漆,但画作依旧如新,色彩丰富。这是六联小学专职副书记陈建平20年前临摹的画作,创意纸浆工作坊是他一手创立的,每次来到这个空间,都让他觉得放松。
大学时期,陈建平就学习了纸浆画。后来进入学校工作的他,发现师生在校会产生大量废旧纸张,并且废纸回收利用率较低。来到六联小学后,他在2023年9月创立了“创意纸浆工作坊”,有序开展低碳环保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之“废纸超级变变变”废纸再利用项目研究。
他认为,这是一个将美术、科学、劳动、数学等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的项目,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做到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又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劳动技能和创新思维。他称,“教育就像种庄稼一样,是一种慢活,需要细心耕耘,才能让学生最终长成参天大树。通过工作坊制作的亲身实践,学生能深刻体会到环保的意义,明白每一个人都能为地球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据悉,六联小学在2023年3月启动了绿色低碳改造,不仅升级采用更节能的技术,减少建筑能耗,还在生态楼、教学楼等屋顶铺设光伏,实现建筑本体年发电量超20万度。该校成为了全国首个光储直柔小学、深圳市首个既有建筑改造的近零能耗小学。
在这样一所校园,有一群师生做着将废旧纸张变废为宝的“魔术师”,对于校长易恒雄来说,这不仅是环保教育的生动实践,更是学校绿色低碳理念的延续。他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创意纸浆工作坊打造的低碳环保教育新模式,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
在六联小学,环保已经成为了一种校园文化。班级教室外面的走廊,偶尔会有一小堆回收的牛奶盒;校长办公桌下有一个纸袋子,里面装着各种可以拿来再利用的草稿纸……从校园正门走进,映入眼帘的是一颗“光伏树”装置,它的树枝铺设了光伏板,晚上能发光,照亮校园,似乎在诉说着学校对于低碳、环保的执着追求。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文 陆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