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00:16:00
4月23日,“埔哥志愿”品牌发布暨黄埔区志愿者实训基地巡山护林活动在湾区志愿者交流营地举行。活动由广州开发区党工委组织部、黄埔区委组织部,黄埔区委社会工作部,团黄埔区委联合主办。黄埔区打造“埔哥志愿”品牌,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为志愿服务事业注入新活力。
积分激励 让善意“看得见”
“这是一座‘时光银行’,你攒下的每一份善意,都能兑换成实实在在的温暖回馈……”在“埔哥志愿”品牌发布仪式现场,黄埔区志愿服务激励新机制正式揭晓——
以“埔哥志愿”小程序为平台载体,精准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志愿积分”。志愿者参与助老护幼、环境美化、科普宣讲等活动后,可使用积分兑换折扣礼遇,覆盖日常生活、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
活动现场,10位“埔哥志愿”积分折扣商家代表获授牌。
服务累计积分,积分兑换温暖,温暖凝聚成光。“埔哥志愿”品牌的核心密码是以积分激励为支点,撬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志愿服务,让志愿者获得实惠、商家收获客流、基层力量不断壮大、服务对象更加满意,区域经济活力持续激发,使志愿服务从“单向付出”变为“互惠共赢”。
“积分折扣礼遇不是终点,而是激发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起点。”广州开发区党工委组织部、黄埔区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表示,“我们要依托‘埔哥志愿’数字化平台,共同建立起以党建为引领、以积分制管理为杠杆的‘党员带动、群众主动、商圈联动’基层治理新模式。”
志愿实践 赋能社会治理
活动当天,黄埔区同步启动志愿者实训基地巡山护林活动。100多名志愿者在长岭国家健身登山步道开展垃圾清理、山林维护等志愿服务。
“既能登山健身,又能为生态保护出力,一举两得!”志愿者小昊说。
除环保实践外,此次活动还融入文艺志愿服务。志愿者通过书法展示、非遗技艺体验、音乐赏析等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参与。在随后的文艺志愿者座谈会上,与会者围绕“志愿服务如何助力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展开讨论。
文艺志愿者代表、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王芳表示,“我们文艺志愿者不仅能够帮助推动文化艺术的普及和传承,延伸公共服务触角,还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更能够通过策划非遗展演、艺术市集等活动,提升岭南文化吸引力。”
“我们将继续依托志愿者接待中心、传统文化与前沿艺术交流营地等阵地,构建‘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的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助力黄埔区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希望通过系列活动挖掘文艺志愿者潜能,充分发挥文艺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以柔性力量化解基层矛盾,以文化人、德润人心,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注入持久活力。”黄埔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元队伍 织就服务网络
据了解,截至目前,黄埔区注册志愿者达13.6万人,培育志愿服务组织700余支,累计服务时长超670万小时。
在队伍建设方面,黄埔区已形成多支特色志愿团队:区委社工部组建的“红棉惠爱”社工志愿服务队扎根基层提供专业服务;团区委打造的“靠埔青年”队以青春力量点燃志愿星火;区妇联凝聚的“靠埔姐姐”巾帼队以细腻关怀织就爱心网络……这些定位精准、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队伍,从基层土壤中拔节生长,共同编织出一张百花齐放、协同发展的志愿服务网络,为黄埔志愿服务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区直机关工委与区委组织部联合组建的102支“第一方阵”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推动3400余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在城市更新、绿美建设等工作中服务超16万人次。团区委组织全区各领域青年志愿者,每年组织55场次志愿服务活动,在黄埔灯光节、黄埔马拉松等大型活动中展现青春风采,年服务群众10万人次。
镇街也在行动。黄埔区萝岗街道构建“5+8+N”志愿服务矩阵(即共享至少4个服务阵地、8大系列服务、赋能N支治理队伍),创新打造“十五分钟志愿服务网络”,设置24小时志愿积分自助兑换机,以香雪红梅志愿驿站为阵地,凝聚起“香雪戎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路面修补小分队、生态文脉小小宣讲员等多个特色志愿队伍。黄埔区文冲街道制定《服务积分兑换制度》,创新实施“手有余香”激励计划,根据服务时长、贡献度等量化指标,设置阶梯式积分获取、兑换等细则,形成了“提供服务—积累积分—兑换服务”闭环。
深化品牌 服务城市发展
“志愿精神可以闪耀在生产线旁、实验室里、招商前线。”来自黄埔区低空经济产业办公室的胡嘉晴分享了参加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志愿服务队的切身体会。在黄埔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科普宣传、政策宣讲、企业服务等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十分活跃。黄埔区每年都选派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到中小企业担任驻企党建联络员,积极为企业纾困;近期,更有一批专业骨干汇聚到产业办公室,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越来越多的党员和群众志愿者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共同为黄埔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在基层治理领域,黄埔区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社会治理。通过招募志愿者担任市民学院讲师,常态化开展“思政+”教育课程;完善“社工+志愿”协作模式,发挥社工志愿队伍在心理疏导、矛盾调解等专业领域的作用,促进志愿服务资源向社区一线下沉,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以“埔哥志愿”品牌为引领,依托湾区志愿者交流营地(黄埔区志愿者实训基地),黄埔区正逐步搭建起全域联动的志愿服务阵地,形成品牌赋能、机制创新、队伍壮大的良性循环。未来,该区将持续深化“十里长廊”综合实践带建设,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更开放的机制、更创新的模式,促进志愿服务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区域发展注入温暖活力。
南方+记者 刘珊
摄影 刘力勤
通讯员 黄三笑
【作者】 刘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