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09:34:00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是长春最具标识性的街区之一。如今,经过140多天的匠心雕琢,这条老街焕发出崭新生机,成为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热门打卡地。它不仅守护着城市记忆,更以全新的姿态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展现城市魅力与活力的长春文旅新地标。
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
守护焕新
在保护中激活历史文脉
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作为全国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新民大街,是长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条大街上的历史建筑日渐褪色、基础设施日渐陈旧,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同时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2024年底,新民大街被列为省、市重点城市更新项目,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活化利用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新民大街项目)于2025年2月28日正式进场施工。
新民大街项目不是抹去历史,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发展。既守护好青砖灰瓦里的城市记忆,不让历史文脉因时光冲刷而消逝,还通过基础设施的更新、功能业态的优化,让老街区跟上时代步伐,满足当代人对文化体验、生活便利的需求,最终实现历史遗产的“活态传承”—— 让新民大街既留存着长春的过去,也承载着城市的现在与未来,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
长春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为突破口,探索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利用的新路径,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路边花海浪漫盛放
古今交融
创新打造城市文旅地标
新民大街,北起解放大路,南至新民广场,全长1445米、宽58米。为了打造兼具文化厚度与现代温度的全新文旅名片,新民大街项目正式建设前,长春市于2024年7月启动方案编制工作,邀请来自北京、上海、成都的多个单位共同参与。经过咨询权威专家、征集权属单位及市民意见,并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改造方案。
秉持“保护第一、文化引领、开放共享、以人为本”的理念,新民大街项目在不对文物本体产生扰动的前提下,从市政设施、文物院落修复、景观环境提升、文化运营等多个维度,对街区进行全面升级。
以保护优先,新民大街项目在保护好街路格局、建筑风貌、绿化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历史街区活化利用新方式和新模式。在设计上,串联起“两翼”的桂林路商圈、红旗街商圈,实现“一轴两翼”协同联动。将长春日报社旧址改造为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同时对沿街非文物建筑,如对银贸大厦、中泰海洋馆、吉林电视塔进行外立面修缮和景观提升,强化历史街区的文化功能。将沿线院落的围墙拆除,打造口袋公园,提升了新民大街整体形象和综合承载能力,活化历史建筑。在延续沿街历史建筑风格、街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植入特色消费场景,让老街区既见历史底蕴,又显烟火气息。
口袋公园,为市民游客提供休闲新空间
华丽蝶变
激发历史街区新活力
从严寒料峭到骄阳似火,经过140多天匠心雕琢,新民大街华丽变身,不仅在整体形象和综合承载能力上进一步增强,历史建筑“活化”特色更是进一步彰显,成为守住文化根脉、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和展示窗口。
复古公交站亭面貌一新
带有“长春新民大街”字样的路灯
如今的新民大街,人行步道拓宽了,宽阔的砖石路面让行人既能感受到历史文化气息,又舒适惬意;沿街院落打开了,释放的4.5公顷空间打造成口袋公园,为市民游客提供休闲新空间;更换了带有“长春新民大街”字样的路灯,在设计上融入了长春在地文化,彰显独特韵味;公交站亭面貌一新,复古的公交站亭兼具实用功能和艺术美感,打卡拍照很出片;路边花海浪漫盛放,凤仙、孔雀草、香彩雀等新品种花卉,为街区增添灵动色彩;长春日报社旧址改造为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将展出各种展览和文物,成为游客了解长春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街区商业更是特色十足,吴彦祖咖啡、言几又书店、三旬糖水、宋洋美术馆等新业态纷纷落位,让文化体验与消费需求无缝衔接;华灯初上,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灯光璀璨,吉塔和街边建筑在夜色中呈现出一幅瑰丽画卷。
吴彦祖咖啡
目前,新民大街正式开街已进入倒计时,开街当日,将推出“新民漫游计划”系列主题活动,围绕特色巡游、互动演绎、新民市集、集章打卡,用20个小时的精彩内容、118场创意活动、21处沉浸场景,让新民大街成为长春热门打卡地。一场关于城市更新、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即将精彩亮相。
来 源:长春政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