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奋力夺取开门红】沈阳市金融业指标运行实现“开门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8:09:00    

2025年一季度,沈阳市金融业捷报频传: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实现“双增长”,新增规模均创近三年同期新高,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为打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战”筑牢金融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378亿元,较年初增加586.5亿元,同比增长3.9%,本外币存款余额23671亿元,较年初增加412.4亿元,同比增长6.5%。

从结构看,金融资源正加速向关键领域集聚,企业贷款新增694.2亿元,同比增长7.2%,彰显金融对市场主体的“输血”力度;短期消费贷款新增118.4亿元,同比增长45.3%,消费市场活力加速释放。存款端,企业存款与广义政府存款合计新增286.6亿元,占存款增量的69%,企业现金流充裕,扩大再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本外币存贷款的‘双高增长’,既是沈阳经济‘稳存量、扩增量’的直接体现,更折射出市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坚定信心。”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与实体经济需求,市委金融办打出金融服务“组合拳”:依托“2025沈阳·畅融工程”品牌,一季度密集举办“信用篇”“养老篇”“乡村振兴篇”“民企商(协)会”等多场对接活动,促成融资意向超百亿元;创新“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模式,向金融机构推送522个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涉及金额147.6亿元,推动资金与项目“精准配对”。省市区三级联动在高新区试点设立全省首家“科技金融服务驿站”,构建“创业投资-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技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链条,自运营以来,已累计撮合12家企业获得债权及股权融资2016万元。

截至3月末,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投放399.3亿元,同比增长6.8%,为实体领域提供了“长周期”资金支持。更值得关注的是,东北地区首个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融资项目于4月落地沈阳,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授信3.6亿元用于收购420套存量商品房,首笔发放贷款2534万元,为解决城镇工薪群体及城市引进人才住房问题提供“金融样本”。

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转贷贵”问题,市委金融办持续畅通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建立“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机制,1-2月全市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131.7亿元,同比增长6.2%;推广“续贷直通车”模式,辖内银行机构通过优化流程、全周期对接,累计发放无还本续贷60.83亿元,惠及6190户企业。

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的“开门红”,是起点更是迈向全年目标的“冲锋号”。下一步,将持续擦亮“畅融工程”金融服务品牌,以科技金融破题为抓手,强化“政银保”三方协同机制,将更多金融资源引入“老字号”焕新升级、“新字号”培育壮大等重点领域,着力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态融合的生态体系,以全周期、全场景、全牌照的金融服务矩阵,畅通振兴发展的“源头活水”,为沈阳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沈阳发布、沈报全媒体记者:刘洋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