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06:41:00
海报新闻记者 孙靓 济南报道
4月5日,《梁漱溟与济南》跨越一个世纪的文化对话沙龙在济高保利·云上璟誉城市书馆内举行。梁漱溟先生长孙、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基金会梁漱溟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特邀研究员、资深心理咨询师梁钦元携弟弟梁钦宁,与著名学者、著名文学评论家、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宋遂良,济南市文联原主席、济南市作协原主席张柯等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以“儒者心性”为轴,展开了一场深邃而温暖的思想交流。
上世纪20年代,梁漱溟先生在齐鲁大地播下思想的种子。百年后的今天,他的智慧依然在这片人文沃土中生根发芽。活动现场,梁钦元深情追溯了祖父与济南的百年因缘。梁钦元讲到,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是两个,用十个字可以概括:“向上之心强”与“相与之情厚”。前者强调中国人反对躺平、追求进步的根本精神,后者则凸显了重情义、重人伦的文化特质。梁钦元认为,这十个字穿越时空仍与当代人的追求高度契合。谈及梁漱溟以高中学历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他特别指出对生活的极致认真是关键。“这种态度让他成为值得我们反复思索的典范。”言语间,梁漱溟先生治学为人的身影仿佛重现眼前,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梁钦元在分享中提到,梁漱溟先生曾言,孔子人生态度的首要之处在于“人生是乐的”。面对当今社会的焦虑与内卷,他呼吁人们从日常中寻找真正的乐趣,“克服困苦后的欣然和谐,源于我们如何看待人生的点滴。”同时,他特别推荐了梁漱溟1937年于山东撰写的《朝话》,“文字平白朴实,但是意味隽永,与我们的生活密切关联,对我自己,对我周围的朋友都有启发。我时常会拿出这本书来一读再读,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从这本书里头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梁钦元说道。
活动现场名家云集,大众日报高级编辑、《丰收》副刊主编刘君,山东省广电生活频道、农科频道总监谭鲁民,济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马理,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书法家王子庸博士等文化大咖来到现场,与学者不断拓展着对话的深度,从各自领域分享了梁漱溟思想对文化实践的启示,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