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2:46:00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继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全面下调存款利率后,多家民营银行在短短一个月内集中调降存款利率,甚至有的银行进行了两次调整,部分5年期产品利率已跌破2.5%。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轮密集降息既是民营银行应对息差收窄的“自救”之举,也折射出中小银行负债端成本管控的迫切性。尽管当前民营银行利率仍略高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但优势空间已大幅缩窄。
市场预测,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压力与监管引导的双重作用下,2025年存款利率或将继续探底,民营银行需加速向精细化运营与资本补充转型,以应对行业“薄利时代”的挑战。
负债成本压顶 倒逼中小银行“断腕求生”
近日,华通银行公告称,自4月21日0时起,调整2年期、3年期和5年期个人、单位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以及一天通知单位存款挂牌利率。其中,2年期、3年期和5年期的三款个人定存产品,利率分别调整至2.00%、2.45%和2.50%。3年期和5年期产品分别较此前下调25BP和10BP。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华通银行4月第二次下调存款利率。4月12日该行公告,于4月13日将3个月、3年、5年个人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调整为1.30%、2.70%和2.60%。
无独有偶,华瑞银行宣布4月1日起定期5年挂牌利率从2.7%调整至2.65%,其他存款利率保持不变;4月16日起,该行进一步下调定期5年挂牌利率至2.55%,同时将定期3年挂牌利率由2.7%调整至2.6%。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19家民营银行中已有约10家官宣降息消息。
某民营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该行比较谨慎,了解到有相关指导意见就会马上执行。
另一家民营银行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近期没有监管指导,是大家自发调降,主要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市场上有一家降,其他银行就会跟着降。且一季度销售旺季结束了,就调整了存款利率。”
尽管民营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但横向对比仍存一定竞争力。记者注意到,目前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挂牌存款利率均在2%以下,城、农商行存款利率也大多降到2%以下。其中,六大国有银行存款利率自2024年10月起就进行了调降。如今国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从0.15%调整为0.1%;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为0.80%、1.00%、1.10%、1.20%、1.50%、1.55%。
在股份制银行中,以招商银行(600036.SH)为例,该行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整存整取利率分别为0.80%、1.00%、1.10%、1.20%、1.50%和1.55%。
4月起,山东、广西、江西等多地中小银行也下调了存款产品利率。如江西江州农商行于4月9日起调整存款利率。调整后整存整取3个月期1.00%、1年期1.50%、3年期1.48%、5年期1.47%,较之前分别下调10个基点、5个基点、5个基点、38个基点。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分析称,近年来,存款利率延续下行趋势。但不同的商业银行由于市场竞争、客户定位、负债结构等因素有所不同,调整存款利率的节奏、幅度各有不同。部分银行调整大额存单、定期存款、协定存款等产品发行计划,以及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主要是为了降低存款利率。民营银行受包括品牌形象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吸收存款能力相对较弱,以往普遍以较高利率来吸引客户,因此利率下调的空间更大。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4月以来民营银行确实存在降低存款利率的趋势,但也有民营银行试图通过精细化客户运营、权益体系设置等举措来留存客户。对于运营能力较好的民营银行来说,还是有一定实力能够留存客户。
董希淼指出,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有助于民营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提升稳健发展能力。随着存款利率走低以及居民预期改善,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的吸引力或将进一步增强。
苏筱芮认为,面对行业激烈竞争,民营银行需要厘清自身的业务结构与规模占比,通过加强包括同业融资在内的诸多方式来缓解压力;认真评估监管指标,对此开展压力测试。“民营银行一方面要关注资本补充,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自营渠道建设以及客户精细化运营,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
薄利时代突围:从“价格战”转向精细化运营
近期,银行纷纷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利率长短“倒挂”现象也频繁出现。
国有银行中,建设银行(601939.SH)手机银行App显示,3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年利率为1.90%,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55%;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1000元起存的1年期“灵动存”年利率为1.60%,而50元起存的3年期、5年期“灵动存”年利率分别为1.50%和1.55%。
董希淼指出,存款利率倒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这反映出银行对利率走势的研判,即银行预判存款利率将继续下行,主动减少吸收利率较高的中长期存款,所以中长期存款利率反而更低。另一方面,部分中小银行短期内面临流动性压力,通过提高短期存款利率来吸收存款,缓解短期资金紧张局面。这是银行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措施之一。此外,存款利率倒挂也与一段时间以来短期存款市场竞争加剧的因素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LPR连续6个月保持不变。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4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
“4月LPR报价继续‘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4月以来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不变。这意味着本月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已在很大程度上预示4月LPR报价会保持不动。二是当前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报价行主动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总体上看,年初以来LPR报价持续不动,主要是一季度经济走势偏强,由此,尽管当然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转为适度宽松,但下调LPR报价的迫切性不强。
那么后续存款利率是否还会调降?
“当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影响将在2025年持续显现,预计2025年整个行业净息差仍面临收窄压力。”青岛银行(002948.SZ)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伴随各行加强负债成本管控的效果逐步显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资产端收益率的下降。
存款利率下行远未见底。苏农银行(603323.SH)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2025年年初,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因此银行存款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该行在存款利率定价方面的敏感性不断增强,辅之以对存款期限结构的持续调整,预计存款端成本与效益将得到更好的平衡。
董希淼认为,下一阶段,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息差收窄压力仍然较大,还将导致其继续下调存款利率,以进一步压降资金成本,减缓息差缩窄的压力。除了下调存款利率之外,商业银行还应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
尽管4月LPR维持不变,但市场对二季度降息预期高涨。王青预计,二季度政策性降息将带动LRR报价下调。综合当前外部经贸环境变化,国内房地产市场和物价走势,二季度“择机降准降息”时机已经成熟。预计本次降息幅度可能达到30个基点,降幅与去年全年相当。这意味着下一步有力度的政策性降息将带动LPR报价下行,进而引导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下调,较大幅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是当前促消费、扩投资,大力提振内需,对冲潜在外需放缓,切实增强宏观经济韧性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意味着今年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面启动。
“未来LPR报价将给银行带来一定净息差收窄压力,监管将主要通过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全面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的方式缓解。”王青说。
国有大行业绩发布会亦释放谨慎信号。此前,六大行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多家银行高管均提及息差压力。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考虑到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央行适时降准降息的预期,2025年LPR还有下行空间,总体判断2025年净息差仍将承压,只是总体幅度小于2024年;邮储银行(601658.SH)行长刘建军也预计2025年银行业息差仍然面临下行压力,LPR下行以及存量按揭贷款利率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给银行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