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7:32:00
阳光讯(记者 赵小康)2025年5月13日中午,一场争分夺秒的反诈“攻防战”在永乐信用社上演。客户朱女士前来办理4万元柜面取现业务。经办柜员核查账户流水发现账户前一日刚入账4万元,其称该款项为窗帘生意货款,柜员试图让其出示订单相关微信聊天记录时,朱女士言辞闪烁、逻辑混乱,且频繁刻意遮挡手机屏幕,异常举动引发警觉。
察觉异常后,会计主管立即走出柜台,以拉家常的方式与朱女士沟通,最终发现其微信中有昵称为“扶贫主任”的人员,正在教唆朱女士尽快取现,并指示她以强硬态度应对银行问询。据此,工作人员基本判定朱女士正在遭遇电信诈骗。
会计主管第一时间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在等待民警期间,朱女士多次试图离开,会计主管联合保安通过耐心劝说、巧妙周旋,多次拖延时间。朱女士最终未取回银行卡便匆忙离开。与此同时,会计主管迅速在联社内部会计工作群发布客户信息及可疑特征,提醒辖内各网点加强风险识别,防止可疑资金通过挂失补开等方式转移。民警抵达后,会计主管主动配合前往朱女士家中,协助开展后续调查工作,进一步阻断诈骗链条。
此次事件中,永乐信用社凭借细致的业务核查、灵活的沟通技巧和高效的联动机制,成功阻断诈骗资金转移,切实守护了客户财产安全,也充分体现了泾阳联社反诈联防机制的有效性。下一步,联社将继续完善全辖反诈联防体系,加强案例经验分享,不断提升员工反诈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