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亚洲象体重大约多少吨(亚洲象和非洲象彼此能杂交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8 09:18:55    

亚洲象和非洲象,严格来说不是同一种动物,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世界上是不是只有它们两种象?都叫“大象”,亚洲象和非洲象能杂交出后代吗?

猜一猜,哪个是非洲象?哪个又是亚洲象?

如何区分亚洲和非洲象?

亚洲象和非洲象,都是来自真兽亚纲-长鼻目-象科的大型哺乳动物,但它们各自归属于独立的属及物种——亚洲象属于亚洲象属-亚洲象种,而非洲象属于非洲象属-非洲象种。

非洲象包括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2个亚种,亚洲象的种类就多了,包括西亚象(灭绝)、婆罗洲侏儒象、印度象(我们国家常看到的是这一种)、中华象(灭绝)、苏门答腊象、锡兰象、马来象,共7个亚种。

从左往右依次为:非洲草原象、亚洲象、非洲森林象 你能看出它们的区别吗?

在外形特征上,亚洲象和非洲象也有一些区分的小技巧。

最大的区别就是非洲象比亚洲象更高大,成年非洲雄象身高可达3.5米,最高可达4.1米,体重在2.7至6吨之间,最重记录可达到13.5吨。

成年亚洲雄象身长在5至7米之间,高约为2.4至3.1米,重约2.7至5吨,和非洲象比还是差一个重量级的。

亚洲象和非洲象大小的直观对比,和这样的动物相比,人类就更显渺小了

细节上也是如此,耳朵是大象重要的散热工具,非洲象就有一对蒲扇般的硕大耳朵,而亚洲象的耳朵则略小。

同时,非洲象不论雌雄都有粗长的獠牙,而亚洲象通常只有雄象才有长獠牙,雌象的象牙较短,很难观察到。

非洲象的大耳朵和尖长獠牙

一头正在带崽的亚洲雌象,它的耳朵明显小很多,也没有裸露的獠牙

从下面这个对比图,我们还可以观察到,非洲象的头顶非常饱满,呈单个圆顶状,而亚洲象的头部则有两个圆顶,中间有一个明显的凹陷。

左为亚洲象,头部凸起、凹陷起伏明显。右为非洲象,头顶较为圆润、平滑。

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细微之处。例如,象鼻也是大象重要的器官,它们用鼻子来吸水、抓取或触碰物体、发出警告以及互相之间打招呼。

因此,大象仅仅一条鼻子就拥有高达40000块肌肉,而人体整体也才拥有600多块肌肉。

大象使用象鼻如同我们使用手一样灵活

非洲象的鼻子有更多的环纹,且相对较软,而亚洲象的鼻子更为“坚硬”。此外,鼻尖也存在差异,非洲象的鼻子末端有两个明显的“手指”,用于抓取和操控物体,而亚洲象只有一个“手指”。

尽管如此,亚洲象依然能够灵活地借用鼻子来辅助它们的生活,它们通过将物体压在鼻子的下面来弥补这一差异,所以比起非洲象也没有操控性方面的不足。

左:非洲象鼻 右:亚洲象鼻

左:非洲象鼻 右:亚洲象鼻

非洲象不仅是鼻子上的环纹更多,相较于亚洲象来说,它们的外皮褶皱、裂缝也更多。大象身体上的这些裂缝可以储存水分,可以帮助自身平衡体温并防止脱水,这样的差异和亚、非两地的气候有显著的关系。

此外,两种不同的非洲象物种的脚趾甲也不同,非洲森林象的前脚有5个脚趾甲,后脚有4个,而非洲草原象的前脚有4个脚趾甲,后脚有3个。亚洲象的前脚有5个脚趾甲,后脚有4个(极少数情况下有5个)。

很多国家都有修象脚的工作人员

一般而言,非洲象的肋骨也比亚洲象多(当然在个体动物中肋骨的数量可能有所不同),非洲象拥有最多21对肋骨,而亚洲象最多有20对。

从食性和生活习性上来说,尽管两种象都食用各种植物,但亚洲象大多时候以草为食,习惯独居或小群体生活。而非洲象则更多以树叶为食,它们通常生活在较大的群体内。

现在,你能识别出这头小象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吗?

是不是没想到,这两种象还存在这么多的区别。既然如此,它们还能相亲相爱吗?

其实,亚洲象和非洲象之间明显的区别反映了两者在生态、生活习性和遗传上的适应差异。这些差异使它们进化成两种不同的大象物种,因此,亚洲象和非洲象之间也存在生殖隔离。

尽管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杂交,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且杂交后代的生存能力通常较低。

生殖隔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非洲象和亚洲象的染色体不匹配,或者它们的生殖器官差异太大以及生殖行为的不协调。

在自然界中,杂交通常需要相近的物种或亚种,而亚洲象和非洲象之间的差异足够大,已经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因此杂交几乎不可能

此外,杂交后代的染色体不匹配和遗传差异这些负面因素可能导致生存能力低下,使得杂交更加困难。

婆罗洲侏儒象能和亚洲象杂交吗?

非洲象和亚洲象因为物种不同,差异过大,因此使杂交几乎成为一种不可能。但婆罗洲侏儒象可是我们提过的7个亚洲象亚种之一,两者之间更为近似。这么说来,婆罗洲侏儒象和亚洲象的杂交是不是成功性很高呢?

婆罗洲侏儒象

首先,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婆罗洲侏儒象。

婆罗洲侏儒象,来自长鼻目-象科-亚洲象属-亚洲象种-婆罗洲侏儒象亚种,栖息在东南亚的婆罗洲(也就是加里曼丹岛),即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区。

一般来说,亚洲象比非洲象小,而从“婆罗洲侏儒象”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婆罗洲侏儒象是亚洲象中最小的亚种,成年雄象身高不超过2.5米。

马来西亚丛林中,当地人民发现了一头死亡的婆罗洲侏儒象的尸体,看起来身影还是比较小的

尽管如此,它们依旧是婆罗洲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婆罗洲侏儒象的尾巴很长,能够垂落到地(也可能是因为腿短)。另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们的背部是凸起的。

身躯中央有明显的起伏

婆罗洲侏儒象分布于婆罗洲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有两个明显不同的侏儒象种群:一个生活在沙巴地区,分布在塔宾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及邻近的陡峭地形上,主要分布在未受严重干扰的龙脑香森林中。

另一个种群栖息在龙脑香森林的丘陵地带,海拔大约在300至1500米之间。这片地区当时基本没有受到人类伐木等活动的干扰。在加里曼丹,它们的活动范围则仅限于东部三巴贡河上游的一小块连续区域。

在丛林中活动的婆罗洲侏儒象

在过去的100年里,尽管婆罗洲其他地方也存在合适的栖息地,但沙巴和加里曼丹的野生侏儒象活动范围几乎没有扩大。人们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婆罗洲的土壤贫瘠,野象的迁徙可能会受到天然矿物来源的限制。

婆罗洲侏儒象的起源一直饱受争议。起初,人们认为它是18世纪爪哇进贡给苏禄苏丹国的圈养大象在本地进化后的产物。然而,通过DNA分析的研究表明,婆罗洲大象的起源可能与这一假设有所不同。

苏禄苏丹国的地理分布

DNA分析将婆罗洲侏儒象的种群与假定的亚洲象来源种群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婆罗洲侏儒象更有可能来自巽他种群。

也就是说,婆罗洲侏儒象是婆罗洲的土著,而不是由人类引入的。这意味着婆罗洲大象拥有自己独特的遗传特征,从而使自身被科学界公认为一个独立的进化重要单位。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婆罗洲侏儒象与亚洲象的遗传相似性较高,因为它们可能有着共同的祖先,这种遗传相似性意味着在理论上它们可能会发生杂交

然而,婆罗洲侏儒象和亚洲象之间存在明显的生态和行为差异,包括身形的差距、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以及食物来源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它们的生殖行为和生殖时间,降低了杂交的机会。

因此,相较于非洲象,婆罗洲侏儒象与亚洲象可能会有更高的杂交几率,但这仍然相当罕见。

婆罗洲侏儒象的性格十分温和

猛犸象如果没有灭绝的话,和现存三种大象是什么关系?

猛犸象,属于长鼻目-真长鼻亚目-象科-猛犸象属,它们是“冰河时代的巨兽”。猛犸象的大小与现代非洲象大致相同,雄象肩高在2.67至3.49米之间,体重在3.9至8.2吨之间。雌象肩高达到2.3至2.6米,体重在 2.8至4吨之间。

为了适应了寒冷的冰河环境,猛犸象体表覆盖着毛皮,因此也叫“长毛象”。它们的耳朵和尾巴很短,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冻伤或减少热量流失。它们有长而弯曲的獠牙和四颗臼齿,一生中会更换六次。

人们想象的猛犸象

猛犸象的行为与现代大象基本相同,它用象牙和鼻子来操纵物体、战斗和觅食,猛犸象的食物主要是草和莎草,它们的栖息地是横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的猛犸象草原。

有趣的是,哥伦比亚猛犸象与长毛猛犸象一起生活在北美,DNA研究表明两者相互杂交

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长毛猛犸象DNA中对寒冷环境的适应遗传,如毛发生长和脂肪沉积,已经存在于草原猛犸象谱系中,并不是猛犸象所独有的。

那么,如果猛犸象没有灭绝,它们与现存的三种大象(亚洲象、非洲象和婆罗洲侏儒象)是何关系,存在生殖隔离吗?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哥伦比亚猛犸象和长毛猛犸象的杂交种骨架标本

2005年,3组研究人员独立地从古代DNA中汇编了猛犸象的线粒体基因组图谱,他们确认猛犸象和亚洲象之间密切的进化关系。2015年的DNA研究进一步证实,亚洲象是猛犸象的最近亲属。

2008年,猛犸象的大部分染色体DNA被绘制出来。分析表明,猛犸象和非洲象有98.55%至99.40%的相同性。

既然猛犸象和两者的关系都这么亲,它们之间也会存在生殖隔离吗?

答案是可能的。即使三者十分接近,但猛犸象与现存的大象物种之间仍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

猛犸象属于不同的物种,具有自己独特的遗传特征,与现存大象的遗传差异较大。这意味着如果猛犸象没有灭绝,它们可能与现存的大象依旧存在生殖隔离,难以杂交。

当然了,美国遗传学家乔治·丘奇领导的团队仍致力于研究猛犸象DNA和现代亚洲象的结合,团队希望将猛犸象的耐寒基因编辑到亚洲象的基因组中,使这些濒危的动物活得更久,只不过他们的杂交实验截至目前仍未成功。

不知在我们有生之年,还能否看到猛犸象的“复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