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9:22:00
连户小路不见垃圾、闲置农房焕发生机、生活污水妥善处理、畜禽圈舍有效利用……今年以来,贵阳贵安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清理两改两治理”及卫生家庭建设行动工作部署,以农村“五治”为抓手,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外延,扎实有序推进清乱堆乱放、清残垣断壁,改厕、改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开展卫生家庭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升,为乡村振兴和美画卷添彩增色。
山王庙村垃圾集中收运点
4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花溪区青岩镇山王庙村的憩域小摆脱民宿,工作人员正在门前清扫落叶。“‘五一’临近,订房的游客越来越多,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环境好了才能让游客住得更舒心。”民宿负责人李文艳说,旺季时民宿一天的接待量上百人,会产生大量垃圾,现在门口十几米处就是垃圾收运点,处理很方便,厨余垃圾也有专人收集,住着舒服多了。
在民宿旁的公共区域,也不时有保洁员巡查清扫,然后将垃圾倒入不远处的集中收运点。山王庙村党支部委员莫欢欢介绍:“我们在全村的集中居住点共设置了8个这样的收运点,保证村民能就近分类投放。另外,还通过公益性岗位安排6名保洁员负责大街小巷的卫生,做好村庄清扫保洁工作。”
山王庙村通过人工湿地治理生活污水
环境改善的“绣花功夫”还体现在细节之处。山王庙村村委会旁的公共厕所前,一片美人蕉郁郁葱葱,这里的人工湿地正是生活污水的“净化器”。村里推广三格式化粪池搭配人工湿地,处理粪便和污水,方便又卫生。山王庙村一组村民肖川宝说:“我家有7口人,用现在这个化粪池一年多了都还不需要清掏,再过段时间装满了就把粪渣清理出来当肥料。改厕真是改到了心坎上!”)
2021年以来,山王庙村结合农村“五治”推进改厕,2022年底便实现了水冲式厕所整村全覆盖。
在乡村“颜值”提升的同时,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悄然蝶变。山王庙村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统筹推进畜圈、禽圈“两圈同改”。三组村民袁绍文去年将木质牛圈拆除建了砖房并改造成干湿分离型的圈舍,他说:“以前的木棚里,茅草、干牛粪都堆在一起,不仅环境差,还有火灾隐患,现在的砖房安全又干净。”
截至目前,山王庙村已完成养殖户改圈2户、废弃圈功能性改造9户。昔日的“脏乱差”角落变成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村民将闲置猪圈改成茶室发展旅游产业
如今,走进山王庙村,田园风光四季如画,俨然都市人逃离喧嚣的理想目的地。
山王庙村的蜕变只是贵阳贵安开展“两清理两改两治理”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各地乡村将“两清理两改两治理”与农村“五治”有机结合、深入推进,大力实施房前屋后与村庄卫生大扫除,清理残垣断壁,因地制宜,统筹畜圈、禽圈“两圈同改”,促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安全饮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一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抓好“两清理两改两治理”,狠抓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清理,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狠抓“改厕”“改圈”,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7196户、建设厕污同治试点10个;狠抓“治垃圾”“治污水”,更新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集收运设施5000个,全面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运维;以村庄清洁行动为载体开展卫生家庭建设行动,带动形成家庭成员和邻里乡亲和睦相处、讲环保、讲文明的良好风尚。
通过治房盘活闲置农房发展避暑旅居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环境整治”到“生态赋能”,整洁的村容、清澈的流水、盎然的绿意,不仅勾勒出乡村的宜居画卷,更凝聚着村民共建共享的智慧与热情。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生态与产业共融,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振兴蓝图正徐徐铺展,为和美家园写下最温暖的注脚。
记者 李佳旭 实习生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