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0:15:00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目前治疗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手段,为无数生活在无声世界的患者提供了听见世界的机会。然而,此前高昂的费用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如今,随着人工耳蜗集采在全国落地,这个愿望正在变得触手可及。
2025年3月3日,电子耳蜗纳入国家集采并按照医保乙类管理,辽宁省于3月25日执行该政策。政策落地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成功为一位听障患者实施了集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也是国家集采政策落地后实施的辽宁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术。
患者李女士(左一)向李洪波医生(左二)描述术后的感受。图片由医院提供
政策落地
自付不到3万元就能重启听力
“虽然现在还听不见,但我知道声音正在‘回来’的路上。”4月9日上午,沈阳72岁的李女士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正在经历为期一个月的“静默康复期”。预计5月中旬完成首次开机调试。作为辽宁首位享受国家集采政策的患者,她将在专业指导下逐步唤醒沉睡的听觉。
李女士打记事起左耳就听不到声音,一直依靠右耳。可是3年前,她的右耳突发性耳聋,虽然积极治疗,配了助听器,但听力还是不可阻挡地继续下降,让原本爱美爱笑爱唱歌的她陷入沉默。
女儿带她到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从耳鼻喉科主任李洪波处得知可以植入人工耳蜗,重新获得听力,但高昂的价格让她望而却步,老人觉得“自己还能活几年呀,花十多万元不值得”,也就放弃了植入人工耳蜗。
转机出现在国家集采政策落地后。2025年3月3日,电子耳蜗纳入国家集采并按照医保乙类管理,辽宁省于3月25日执行该政策。当被告知“术后自付不到3万元就能重启听力”时,李女士激动得流泪了,她跟家人说:“终于等来这一天。等做完手术我给你们唱歌!”
技术解密
人工耳蜗如何重启听力
手术当日,一切准备就绪,无影灯准时亮起。在李洪波的手术刀下,李女士的耳后皮肤被切开一道弧形切口,磨除骨质,开放鼓阶,将直径1毫米左右的电极精准植入耳蜗。
植入只是第一步,还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静默期(术后1个月):电极与神经建立生物连接;开机调试(术后第30天):激活设备并设定基础参数;康复训练(持续3-6个月):通过声场刺激重塑听觉中枢。
李洪波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目前治疗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手段,尤其适合听力损失在80分贝以上、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患者,包括儿童和成人。对于语前聋的儿童,越早植入效果越理想。对于语后聋的患者,术后1至3个月就能恢复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可以减少因听力障碍导致的孤独、抑郁或认知功能衰退。
以往,人工耳蜗价格昂贵,单侧耳蜗费用达10万余元,并且不在医保报销范围,许多患者难以承担。随着国家集采政策落地,单侧耳蜗费用降至5万元左右。人工耳蜗植入术已纳入乙类报销范围,患者仅需自付2.5万元左右,总治疗成本下降超70%。“人工耳蜗集采政策的实施,大幅降低了手术费用,让更多因经济因素无法接受手术的患者重新燃起了‘听见’的希望。”李洪波称。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樊华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