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专注一卷膜,苏州企业这条产业链做到全球第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1:13:00    

辽宁大连沙河口,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内,一排排形如集装箱的400兆瓦时液流电池内部正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化学反应——阳离子在水合状态下顺利通过一张薄如蝉翼的膜,同时与膜上的催化剂发生反应,产生源源不断的电流,供给电站储存或调配服务生产生活。

这座电站是全球首个百兆瓦级以上的液流电池储能电站。这张膜的学名叫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研发生产它的企业,正是位于吴江开发区的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产品。苏报融媒记者 周悦磊/摄

在科润新材料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了这卷膜。瞧瞧外观,茶色、透明、网纹,各卷膜形态各异;摸摸质感,虽轻薄丝滑,却怎么用力也扯不断。“根据客户需求,我们通过调整工艺生产出应用不同场景的质子交换膜,最薄的不过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科润新材料董事长杨大伟说。

打个比方,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之于电池,好比芯片之于电脑。“不同于传统的锂电隔膜,质子交换膜不是多孔膜,它在隔绝阴离子的同时,让阳离子顺利通过并在膜上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杨大伟说,也正是因为这一原理,燃料电池比起锂电池能量密度更大,体积更小,且更为环保。以氢燃料电池为例,1公斤氢气能让1辆小轿车跑200公里,完全没有里程焦虑,也不会产生污染。

公司展厅内的微缩模型。苏报融媒记者 周悦磊 /摄

助力国家重点储能发电项目、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让绿色能源走进千家万户……这是这张神奇的膜给能源界带来的诸多利好,但想造好它却并不容易。从工艺流程上来讲,从一桶塑料颗粒变成一卷膜,需要十多天时间,更为关键的,是它的核心原料——全氟磺酸树脂。

“17年里,我们从自主研发生产质子交换膜开始,不断向产业链上游溯源,实现从‘一个化学单体,到一桶全氟磺酸树脂,到一卷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量产。放眼全球,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只有5家,我们是这5家中目前实际产量最大的企业。”杨大伟自豪地说。

如今,科润新材料可实现年产100万平方米成品膜、500吨全氟磺酸树脂。国内每10个MW级以上的液流储能电站中,就有7个用到科润生产的质子交换膜,其中90%用于国家大型能源项目,连续三年实现产销第一。公司还将全氟磺酸树脂的价格从每吨1500万元的成本降至不到1/3,为下游的液流和燃料电池制造商提供价廉物美且功能更为多样的产品。

“去年我们销售额超2亿元。今年我们已经接到60万平方米的质子交换膜意向订单,如果全部实现生产销售,2025年的产值有望较去年翻番。”杨大伟透露,近两年,科润新材料正朝着电解水制氢领域发力,重点研发PEM质子交换膜,为国家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提供更为稳定优质的氢储能方案。同时,公司产品还亮相在德国举办的欧洲氢能展,逐步推开国际市场的大门,为全球绿色能源变革贡献力量。

(苏报融媒记者 王英 周悦磊/文)

编辑:钱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