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8:29:00
【来源:东方网】
上海,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引领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潮流。从国产大模型的突破到千行百业的智能升级,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良性生态持续释放裂变效应,标注出鲜明的“上海坐标”。
作为国内首个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在人工智能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智算生态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和机构,深入了解了上海超算中心在算力赋能科技创新方面的潜力。上海超算中心采用全栈国产化方案建设了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峰值速度达到100PFLOPS(FP16),为科研、高校和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依托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企业可通过市级科技创新券享受最高每年30万元的算力补贴,部分区域还提供叠加配套支持。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材料研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上海超算中心应用技术部部长王涛介绍,平台提供了多样化的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包括端到端模型训练、交互式模型推理等,已孵化出东方御风、龙吟等多个行业大模型,支撑了近百家用户的发展。
图:宝钢车间 拍摄者:顾海东
在上海宝钢股份智慧工厂,以昇腾AI算力底座为核心,推动钢铁制造全流程智能化转型,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宝钢股份作为国内最大的钢铁上市公司,积极推进大模型在具体业务线的落地。在高炉大模型方面,宝钢股份通过十余次的迭代,实现了炉温预测的高命中率,降低了燃料消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宝钢股份还在推进AI模型直接参与到生产过程控制环节,基于华为盘古预测大模型开发的热轧自然宽展预测模型已正式投入产线实现在线控制。
面对AI机遇,上海的软件企业也在加码布局。新致软件,这家从上海起步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正在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转型服务。新致软件副总裁黄茂华表示,今年企业客户要求尽快实现AI转型,在产生实际价值的场景中落地。新致软件已与至少几十家的金融企业基于DeepSeek大模型开展场景落地,为投研风控场景提供智能化支持。
同时,产教融合也成为了上海人工智能发展的新亮点。上海电力大学夏飞教授团队提出了基于大模型的电力设备缺陷检测及运维方案,其研发的风电叶片巡检系统已在陕甘风电场实测,并正拓展至海上风电场景。这一方案的实现,不仅提高了缺陷检测的准确率,还降低了运维成本,为电力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创新环境。未来,上海将继续发挥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推动更多行业实现智能升级,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上海力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